上周我去看无问西东,在电影院哭成狗。走出电影院的那一瞬间,就决定一定要写一篇影评。
很多人看完这个电影之后说,感觉没看懂。或者说,主人公太惨了。
因为三条故事线几乎都是悲剧。三条故事线都死人了。我看电影有个特点,只要有人死我就会哭。我不喜欢看有人死的电影。也不喜欢看有人死的书,在听大学室友讲过余华《活着》这本书的梗概之后,就发誓这辈子不会去看这本书。
因为,太惨了。
尤其是福贵的儿子,死得太惨了。
国难当头的时候,人的生命不是自己的。
这个时候人的生命是国家的。沈光耀在同情心的驱使下,参军入伍,在同情心的驱使下不惜冒着被敌机追踪的风险,去给受难区的人们送吃的。
最后,他与日方敌机同归于尽的时候,最后一句话讲的是:妈妈,对不起。
在战场上死去的千千万万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亲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但却被国家当做武器去开拓自己的疆土。然后国家给你荣誉,亲人承担痛苦。
我在想,人真的是渺小的。渺小到,有时候,尤其是乱世,无法自己掌握自己的生命。不管是杀人还是被杀,侵犯还是守卫,说到底都是被控制,被驱使,被鼓舞,被有意义。
确实,我们现在幸福安定的生活离不开革命烈士的付出。但是他们本可以不死的,他们都死于人类的贪婪,争夺。“肉食者”的一句话,一个心思。就能导致几百上千万活生生的人丧命。
想起了火影里边的佩恩。他们经受过战争的痛苦,于是想要创造一个毁天灭地的大杀器,让大家充分感觉痛苦,从此不再敢挑起战争。
而这个大杀器在现代,就是核武器——这也是二战以来数年和平的大功臣之一。
无数个像陈鹏这样的青年,为了那朵象征着和平和国力的巨大的蘑菇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无法说值不值得,如果说值得,他在前线,因核辐射患上癌症,他的爱人在家乡被打成反动派。在生命的后半段,陈鹏终于带着一身疾病功成返乡,却发现自己的村子早已面目全非。自己家的门上写着“头号反贼”。这一幕是多么的讽刺。
犹记得陈鹏带着王敏佳回到家乡的时候告诉他说:这里的人都很好,你可以放心待在这里。他们都很尊重知识分子。
他没有料到的是,文革终于还是席卷了这个小村落,这个曾被沈光耀冒着生命危险喂养过的小村落。
在文革的时候,知识分子没有尊严。
文革杀死了骄傲又倔强的王敏佳。杀死她的是一个一个平时的普通人,这些平时的普通人,在文革时期都变成了魔鬼。
文革杀死了王敏佳的中学老师,文革杀死了中学老师的妻子。
那个时期,不允许有自我,不允许有文化,不允许追求爱情,也不允许富有。一切美好的东西在那个年代似乎都是有罪的。那个年代,病了。
也说不上是谁错了,但一切就是不对了。
如果你知道了你这一生将会经历什么,你还会选择出生吗?
这句话,问的是陈鹏,问的是沈光耀,问的是贫穷家庭出生的三胞胎。
问的是千千万万个历经坎坷的人儿。问的是失去所爱,问的是前路未知。
我想他们大概还是会选择出生吧,为了无边的黑暗中那一点点爱的微光。
我们之所以觉得他们惨,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他们逝去了,他们的人生充满着阴错阳差的遗憾。
可是我们不是他们。我们没有感受到他们的浓烈的快乐,浓烈的曾经爱与被爱的快乐。也许这爱是虚幻的,爱一个人,或者爱国家,或者爱陌生人,或者爱疆土。我可以冷静地说爱一个人是爱皮囊或者资源,爱国家是爱一个虚构的想象共同体,爱国民爱国土是潜移默化地被洗了脑。
但也许这样想的我,才是最可怜的人。想一想,我们在世间走一遭,不管是100年,还是30年,还是20年,我们能带走什么?我们又能留下什么?寥寥无几。我们所能真真切切得到的,无非是当下的感受。
也许,体验对我们来说才是最珍贵的。
对于沈光耀死的时候我哭的最凶。我仔细想了一下,是因为,我看见一个美好的东西被毁灭。沈光耀帅气,聪明,出身高贵,善良,富有同情心。如果出生在和平年代,他的人生将绮丽无比。他或许会成为一位科学家,或许会成为一个霸道总裁,或许会成为一个电影巨星。他会像她母亲所希冀的那样,结婚,生子,平安喜乐。
但是他放弃了自己的平安喜乐,成就了大家的平安喜乐。像他的父亲和爷爷那样。
沈光耀妈妈说:我最怕你还没想明白这一生想要怎么度过,就送了性命。
一语成谶。
我哭,是因为沈光耀没能按我想得那样得到我以为的幸福。
但是,沈光耀遵循自己的内心,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宁。他是一个圆满的人。
感恩这个和平年代。
愿,终将活得不负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