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小白
01
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这意味着催婚的脚步离你又近了一点。
你以为刚脱单不久的我要劝你赶紧完成这项KPI?错了,我的态度还是和以前一样,不要将就,不论是在爱情还是在婚姻里,一定要先取悦自己。
这几年,我活得很自我。那些不算多但却简单粗暴的催婚言语对我来说几乎没有攻击力。
过年的时候,七大姑八大姨说,“哎呀,你这个年龄,没结婚的没有几个了吧”。
我微笑着说,“没有啊,我身边的好朋友都没结婚呢。”
串门的时候,不知道应该叫什么的长辈说,“那个某某某,就比你大一岁吧,孩子都会走路了。你瞧瞧人家……”
我点点头,心里说,“为什么拿她结婚生子跟我单身比啊,有本事比一比我们谁赚得多啊。”
反正,我就是表面乖乖地应和着,一转身,爱咋的咋的,想干嘛干嘛。
毕竟,爱情这件事,是不可控的。
为一件不可控的事情,设置一个明确的deadline,这事在我看来不太现实,也有点傻。
02
我看过不少明星访谈,很多人在提到另一半的时候,会说“他出现的时候,我就觉得,这辈子就是这个人了。”
坦白说,我对此是将信将疑的,可能不相信的成分更大一些。毕竟就见一面,你能看出什么鬼东西啊?
但是,后来发现,所谓的“对的人”的出现,确实会有信号的,这个信号会让你甘愿推翻自己所习惯或所坚定的一切。
但是,当对的人出现,他所有的想法都被颠覆了。“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人。”
1925年,27岁的周恩来娶了21岁的邓颖超。婚后,周恩来说:婚姻并非是爱情的坟墓,婚姻其实是爱情的高级阶段,而且是爱情的最高发展。
他从不吝啬对另一半爱意的表达,他会在受伤疼痛难忍,无法入睡时给邓颖超写信,信中说“痛的地方,恐怕是血块未散……其他办法都试过,均失败,只有求救于你。”
也就是说,吗啡、止痛药都无法让他伤痛减轻,唯有邓颖超才能做到。
类似的情话,在两人的书信中随手一翻就能找到。他对邓颖超说,“你的信太过官方,都不说想我。”他还说,“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
那个从未想过结婚的男人,在遇到邓颖超之后,就这样,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余生和邓颖超牢牢绑在了一起。
03
我很喜欢的一部韩剧,叫做《请回答1988》。
围棋高手崔泽因压力过大,常年饱受失眠之苦,需要吃大量的安眠药才能入睡。但就在和德善在一起的当晚,崔泽没有吃药也睡得很香。
后来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崔泽说,只要德善在,自己就能睡得很好。
德善成了崔泽的安眠药。
我有时想,爱情这件事似乎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你什么时候知道它出现了?大概就是你发现自己因为一个人而改变的时候。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工作上。对我来说,最有乐趣的事除了旅行,就是思考怎么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
我在很多城市的候机厅写过稿子,我在很多航空公司的飞机上写过稿子,我在等级不同的酒店里写过稿子。甚至,去参加饭局,满脑子也都是稿子。
和许久未见的闺蜜约了局,她们吃完晚饭要去喝东西,喝完东西还要去撸串。我虽然陪着,但心里想的是“我能不能回去拿个电脑?”
后来,闺蜜也习惯了。她想要和我见上一面,她会说,“出来吧,你把电脑带上。”
于是,我们的聚会成了我工作为主,她搭话为辅的存在。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我哪怕是谈了恋爱,两人的约会大概就是我陪你加班,你陪我写稿吧。
直到某天,那个人出现了。你突然发现,你是可以慢下来的。
这件事不需要什么启动机制,他出现了,你就知道了。
这一年多来,我爸爸反复跟我说,“你不要那么拼命。”我虽然应允,但还是工作接到停不下来。
现在,他出现了,他从头到尾都没说过“你不要那么拼命”,但我心甘情愿地选择了慢下来。
在我慢下来之后,他才说,这样的节奏很好。
我第一次推掉了这么多工作,我突然意识到,我的生活节奏发生了改变。这只说明了一件事,那个人出现了。
04
你瞧,爱情有信号的。
以前总有人跟我说,“你都几岁了,你还想嫁给爱情啊,找个愿意对你好的,培养培养感情就差不多了,反正结婚久了都是亲情。”
也总有人现身说法,说自己就是活生生地选择理智婚姻,然后过得很不错的那个人。
我相信她们所说的。于是,我有一段时间也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做出尝试。
后来发现,这行不通。
这种单向的感情完全无法构成链接,它让我不自在,也让对方感到吃力。
在了解阶段,于我而言,每次聊天都很尴尬,想话题比想文章选题还令人痛苦;每次约会都是煎熬,才刚出门我就想着回家。
在此情况下,他多往前走一步,你只会赶紧往后退三步。
感情骗不了人。于是,我以极快地速度作罢。
感情无法勉强。也许有的人可以,但我做不到。
05
这几年,我愈发觉得,勉强自己是反人性的一件事。
我们已经过得不太珍爱自己了。
很多人为了父母的期许与设想,按照某种设定过了十几二十年。
好不容易长大成人、经济独立了,却仍旧要被他人的思想挟持。
在我看来,这件事太可怕了。
难道,我们的人生不应该是自己的吗?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过一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呢?
也许我有些自私,但我自我了两个年头,唯一遗憾的事是,我没能早点意识到取悦自己的重要性,没能早点活得这么自我。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好的呢?大概就是真正自我接纳,并决定为自己而活的那一天起。
我不将就工作,也不将就爱情。我只做我想做的事情,只选择我想要选择的人。
那些委屈自己成全他人的事,我们做得太多太多了,真没必要在爱情或婚姻这件事上再添一件。
有时候任性一把,真的挺好的。
毕竟,你自己才是你这一生始终共处、不离不弃的人呐。
只要你愿意等,没人能逼你。
就像那天男朋友说,“让你久等了,等了我二十多年。”
我说,“能等到就好,能等到就不算晚。”
嗯,只要等到了,不论什么时候,都不算太晚。
—END—
作者简介:林小白。热衷旅行,热爱写作,出版了《行动力》《每天多出一小时》。公众号:林小白向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