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要在别人那里认识“我”

来源:二三娱乐

        活了这么久,我发现很多人都对“当官儿的”有偏见。

不要在别人那里认识“我”

        如果抛弃所有的外界因素,我是想成为行政人员的,我觉得这就是遗传因素加上性格和环境决定的,没有什么不敢说的,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至于为什么有太多的人都对所谓当官的有偏见,大概是因为,新闻一般不会报道某个行政人员做了多么好的事、做过多少好事,因为他们是人民公仆,做多少事也都应该是心甘情愿的,是为了人民而做的。而报道出来的消息,大多是对腐败官员的公示或处理结果,还有一种,就是重要领导的死讯吧?

        而且,由于一直存在着这种偏见,导致很多的民众认为,去行政部门办事的时候没有处理掉,就是当官的不作为;社会上存在了某件自己认为不应该存在的事,就是当官的不作为。

不要在别人那里认识“我”

        我们不能说,我们目前存在的制度完全没有问题,我们的行政人员全部都是清廉的、正直的,但我们也不能因为一些新闻报道,就否定所有的官员,这又是不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呢?而现在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所有官员都是会贪污、很腐败的。

        我还不明白的一点,是有些人在说某件事的时候,会加一句:“大家千万不要去举报我”或者“我害怕在座的某些人会举报我”之类的话,可能会在“去”之后加上某执政党,加上某个行政机关的名字,仿佛某执政党,我们的某个行政机关,会因为这些话而把你怎样。如果是正确的话、正确的意见,为什么会害怕别人把它公布出来?为什么要用“举报”这个词?虽然大家普遍听过之后都会一笑而过,但我认为正是这些人,带偏了更多的人,让大家越来越觉得我们什么都不能说,什么意见都不能提。

        我知道,我们的行政机关,我们的制度,都不是完美的,但一件事不能一次就做到最好,有的人追求一生也不能完成自己的梦想,为什么我们对自己要求得不够严格,但却对其他人和事要求得如此苛刻?诚然,制度是要为人民服务,要为人民谋便利的,但只要它是在进步的,我们就应该用期待的眼光来看它,而不是一味地批评。

        我曾经的大学有一种叫做“意见箱”的东西,很多同学都并不知道老师、校长是会打开它来看的,所以它就沦为了一个摆设。而我们没有去尝试,就自己定义它是一个没用的东西,是不是我们自己的错呢?另外,我们也举办过多次民主交流会,在这样的会议上,虽然大多是学生干部参加,但提出的意见都是来源于同学们,而且老师们也都会尽量改进,满足同学们的想法和需要。

        其实我在实际生活中,也遇到许多官僚主义的人,但我总觉得,一个人不能代表一个群体,我们也常说,不要在别人那里认识“我”,不要没有接触过“我”就轻易下定论,所以我们可不可以也不要因为一些人,而否定了更多的人呢?

不要在别人那里认识“我”

非常希望大家能和我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非常感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