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寒门也可贵子

来源:二三娱乐
寒门也可贵子

高考的重要性,从它的现世就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文化水平的要求日益增高,高考的重要性也随着时代前进的车轮上升到了“只增不减”的层次。高考是贫寒子弟迈进大城市的一条重要“捷径”。由此带来的高考改革成为许多呼吁改革者的热议。

在罗志田教授的《高考改革请多为贫寒子弟着想》中,他本着竞争公平性和公正性的原则,从受教育程度、地理区域的限制以及师资水平三个方面区别了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在高考时的利弊。对此,他明确提出,任何高考制度的改革,都该多为贫寒子弟着想。

对此我不尽同意。孙中山曾经说过“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奋斗。”生存于世,竞争无可避免地充斥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连无意识的石灰也懂得,当外界给自己泼冷水的时候,只有快速地变硬变强才能免于被人循环地利用、折磨。于高考改革本身,它是潜伏的竞争因素在驱使,要使竞争激烈且与时俱进,倾向的不应该是弱势群体,而是应该从竞争本身可达到的高度出发,给比赛性质与初衷一个公平,给比赛后可达到的进步与美好一个可能,而不是给优势群体一个松懈的机会。

耳熟能详的故事《凿壁偷光》,讲的是汉朝时期的少年匡衡,由于家境十分拮据,白天必须干大量的体力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才能挤出时间安心读书。屋漏偏逢连夜雨,品价高贵的蜡烛使黑夜读书成为一种奢侈的生活。后来,匡衡处于对读书的热切,悄悄在家中的墙上凿了个小洞,借着从邻居家透过来的微弱的光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日复一日,怀揣着目标的他勤奋学习,成为了汉元帝的丞相。

论家境,匡衡,是古时候的贫寒子弟;贫寒子弟,是现时的匡衡。匡衡的邻居,是古时也是现时的城市学子。但论坚持与勤奋,当代学子又有多少人是匡衡?2014年综艺节目“超级演说家”冠军刘媛媛在她的演讲中说到“我们不能把一切的失败都归结到出身上去,上帝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要你创造一个绝地反击的机会。”启发于此,自身的愚昧与落后不能归结到制度上去,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平等,而相对的平等多数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你想着自己手中的馒头,眼巴巴地瞪着别人口里的鸡肉,你觉得这不公平,但是你忘了,你旁边的人只有一杯水,甚至有的人,水也没有。

再来聊聊刘媛媛。她出生寒门,但著名节目主持人鲁豫对刘媛媛的评价是“你是当年的我,但是你比当年的我要好太多;我是未来的你,但是未来的你一定要比现在的我要好很多很多。”纵使物质上她还不算是贵子,但精神上与名誉上,她俨然已是贵子。我相信,这所有荣誉感会帮助她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贵子。

高考改革,是出路,不是退路。制度原则上也许可以给贫寒子弟一些眷顾,但前进的热浪不允许侥幸与之同行。

教科书上不可能涵盖所有此生你要学的知识,要成长,要进步,要出人头地,你必须给自己创造机会,而不是等着别人给你机会。恕吾愚昧,高考改革非定倾于寒门,寒门也可出贵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