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你已经很久没有系统的学习、专注的阅读了,时间都是被打散的,在地铁上、公交上,花在微信、微博以及各种阅读类 APP 的时间越来越多,遇到好文章,转发到朋友圈,瞬间有种“新技能 GET”的快感,然而,回到工作中,还是按照之前的方法,第二天再回想昨天看了什么,就完全想不起来了,然后一切照旧。
碎片化阅读给人一种在短时间内学到知识的幻觉,在我看来,�它的坏处主要有两点:
- 阅读时比较仓促,即使是有价值的内容,也很难记住
- 内容不够系统,不成体系,常常只从一个场景,一个案例就得出结论,甚至不同文章教给你的方法是矛盾的
但生活中的碎片时间那么多,碎片化阅读也是摄取知识的一种方式,那么如何如何做才更有效呢?那么我们就从以上两点各个击破。
1. 既然无法记住,那么就收藏起来多看几次
把有价值的文章使用印象笔记、有道笔记之类的软件收藏起来,定期反复阅读,形成自己的信息库,定期归类、整理。比如,我的笔记下,目录是这样的:
2. 既然不成系统,那么就将相关的主题集合到一起,编纂一个系统化的目录。
从产品的生命周期看,可以分用户研究、竞品分析、产品设计、项目管理、运营和推广,将这些重要的环节按照个人喜好精简或抽象,做一个系统化的目录,再将你收藏的文章填入到这个目录里,这样,本来乱作一团的文章链接就拥有了系统化的结构。
在整理的过程中,你需要重新再阅读一遍,将相似主题和观点的文章放在一起,将有观点冲突的文章也放在一起,方便你对比思考,同时将过时的内容删除,这样你整理的这个目录会越来越充实,从原本的一个骨架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躯体,到一定程度甚至可以�称作为“书”,你就是这边书的编纂者。
方法简单,你需要对抗的最大难题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懒”。
以下是我�通过以上方法整理的目录,同时也推荐给大家。当然,内容还不够充盈,�这个目录我还会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