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女权被扭曲成为了政客的挡箭牌,自视甚高的青年的标签,只想得到权利而不想承担义务的人的说辞。所谓的“女权主义者”捧高踩低,一边吹捧一些优秀的既得利益者,一边讽刺轻视没有见识的平民女性。一些女性中间现在开始流行分享自己碰见的奇葩故事,故事里总有几个直男癌,凤凰男,妈宝男,催婚的亲戚,在自己的大肆批判和网络的帮腔声中,她们得到了难以形容的愉悦感。在每个政治正确的言论下,隐藏的是自己作为有志向的新时代女青年的优越感。
在网络信息时代的蛊惑下,很多温室里的花朵也接触到了所谓女权。她们没有受过歧视的困扰,仅仅将女权主义当作一面盾牌,当她们发现所谓女权能给她们带来更多特权和优越感,便沾沾自喜地踏上了新世界的列车。这些人为女权所作出的最大贡献便是在网络上发表激进的言论,然而过犹不及,这些言论往往被其他人所反感厌恶,以至于人们对整个女权主义都有了偏见和蔑视。
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呢?那些被拐卖,被歧视,被奸辱不能言,被当作男人的财产,被工作天花板所限制,被“荡妇羞辱”,被同性嘲笑没有志向和能力的女人们,作为社会中的弱者,也许并没有很高的知识水平和觉悟,且仍被旧观念所控制而受苦受难;又有什么人来保护她们的权益?而有高道德水平、知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青年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保护她们而非将女权污名越描越黑。对于思想观念落后、社会保障不够的弱者,人们应做的不该是嘲笑,而是给予帮助。
在女权运动中,少些吹捧谩骂,多些悲悯,正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不给既得利益者更多特权,保护得不到权益的弱者,依我陋见才是最重要的一步。一个观念的传播,其蝴蝶效应将有着巨大的影响:若任凭扭曲的言论横行,人们对女权只会充满厌恶;若能给予最普通的每个人宽容和体谅,久而久之整个社会都会对女性不抱偏见。
说到底,女权运动最终都要归于平权运动。不仅给予女性体谅,同等地也要宽容男性的压力和负担;除了两性互相的尊重,人们也应当尊重不同性向的人;或者延伸开来,尊重每个人的种族、习俗、文化观念。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人们便开始发掘“人”本身的力量和价值,其实几百年来,我们所做的都是同一件事:让每个人都有价值有尊严地存活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