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为我们阐释了什么是误判心理学以及误判心理学当中的25个细分心理学倾向。这些心理学倾向会让我们在大脑失灵,对事物的判断有些偏颇。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它们,并对它们有所提防,这样就不会使我们因为这些原因被愚弄,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生活损失。
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看其中的3个误判心理学倾向。
【读书】奖励和喜爱,也许会有危害1.奖励与惩罚超级反应倾向
奖励与惩罚超级反应倾向是什么呢?奖励与惩罚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达到公平的状态,奖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提高效率,惩罚是为了让我们避免类似的错误。
就拿我们日常工作上班来说。如果你每个月30天都是按时正常上下班,那么可能在月底的时候,你就会有一个全勤的奖励。如果你每个月有迟到的现象。那每次迟到会扣取一定的工资作为惩罚。这就是我们非常常见的惩罚与奖励这两个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但奖励与惩罚的效果会一直是正面的吗?其实并不一定,有的时候激励与惩罚也会带来一定的“偏见”。
激励机制能够导致人们在做坏事的时候觉得自己是正当的。
人们有的时候会因为激励的作用,而做出不好的行为。而这些不好的行为,也会因为激励到不断的强化,而且久而久之很可能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这是一种正当的行为。
就像我们在看文章时,会看到很多标题党。其实这也是激励在起作用,他们是为了博取眼球或者赚取流量。在区块链内容平台看文章也是一样,我们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人去耐心看完每一篇文章,我们关心的只是能不能够抢到首赞,能不能够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对于文章本身的内容却不太那么关心。因为只有“赞”,才能够换取奖励,而非“看”。
“惩罚”同样也会有副作用。如果公司的领导比较“独断专行”,对于员工提出的建议经常给予否定,不予采纳。面对这样的情况,员工们可能久而久之就会“沉默寡言”,不再发表意见。也许一些比较新鲜富有活力的思想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那我们可以怎样来避免奖励与惩罚给我们带来的副作用呢?查理芒格在书中提到了一种方法也就是“祖母的规矩”。
祖母的规矩,就是要求孩子在吃甜点之前,先把他们的胡萝卜吃掉。
“祖母的规矩”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在想要得到奖励以前,先把一些必要,但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完成,这样就能够“成功的控制自己的行为”。比方说一些标题党的文章,可以先确保自己的文章质量,确保它值得人们去阅读。这样“标题党”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导流,帮助人们去阅读真正值得去读的文章。再比方说日更文章,我们如果能够保证每天一篇的文章输出当然是最好了,但是如果只是把文章数量作为奖励标准的话,那在质量上可能就会偷工减料。所以,应该在保证文章质量的基础之上再去保证文章的数量。
2.喜欢/热爱倾向与讨厌/憎恶倾向
之所以会把喜爱与讨厌这两个倾向放在一起,是因为两者是比较类似的。我们人都是有情感的动物,对于一些人或事都会有自己的偏好喜恶。受到一个人的喜爱,我们会倍感温暖,受到一个人的讨厌,我们也总是会心生难过。
当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全身心的付出,也会因为这个我们喜欢的人,而让自己发生改变。比方说,我们喜欢某个明星,喜欢某个偶像,他的言行就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如果这个偶像非常努力的工作,那在无形之中,也会给自己一定的激励作用。还比方说,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无私的,经常会对我们嘘寒问暖,对我们的关爱无微不至。这都是喜欢带来的正面作用。但是,对于喜爱,我们也要有所警惕,因为它会让我们:
(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这一点我们将会在“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中讨论);(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比方说,我们都说“隔代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自己的孙子孙女疼爱至极,甚至是溺爱,这样的宠爱会纵容孩子的一些小错误,久而久之,这些小错误就会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孩子可能并不会觉得这样做是不正确的。
讨厌倾向与喜欢的倾向类似,当我们讨厌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在有的时候是很难做到“对事不对人”的。当我们对一个人产生讨厌的情绪的时候,“讨厌”的心理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1)忽略其讨厌对象的优点;(2)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3)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
我们可能会因为讨厌一个人,然后讨厌他所做的一切。当我们“爱屋及乌”的时候,也可能会“恨屋及乌”,即使你讨厌的这个人提出的某个建议,做出的某件事情是正确的,你也可能会为了反对而反对。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呢?
所以,当我们享受“喜爱”和“讨厌”带给我们正面作用的时候,也要警惕它是否让我们的某些判断发生了一定的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