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时光又滑过一个月。一个月的光阴,可以是从冬到春的季节变化,也可以是自己知识和阅历的增长,就像我参加,写手圈第二期30天连续写作体验日子里,得到的各种收获。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写手圈的写作体验,第一次参加的是八百字脱懒训练体验。每天写八百字难吗?对一个一年也写字不超过八千的人,确实挺难。虽然对文字是爱好的,但也只是偶尔在空间里写点东西,获得几个点赞,多年来文字就是自娱自乐的消遣。这样的爱好也会被同事诋毁,说我将文字发在空间里,就是为了炫耀。那时,心里很诧异,也就更少在空间里写东西。直到后来在微信中,有曾经的陌生QQ好友和我聊天,说他很喜欢我看我写的东西,有些文章也会让他女儿看,希望能继续看见。那刻,心里顿时渗透出,我自己也无法言喻的心情。虽然不是科班出身,虽然读的书真不多,原来只要是自己用心写的东西,也会被被人喜爱。
第一次30天脱懒八百字写作体验,我参加主要目的,是让自己训练出写作的习惯,还有能改正病语和错字的基础问题。那次的三十天,只要每天完成作业就可以,不用将写的文字摊开给大家看,也不会看见别人写文章的好坏,就无从吸取了解,也不会有评论指错的机会。所以我在空间里,每天打卡做练习,大家都说我很勤奋,有好的段落,朋友还会点评点赞。但我知道,在写手圈的这一个大氛围里,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完成。我只是属于付完学费,完成作业。如果没有这群网友一起的努力和鞭策,我还会天天埋头码子吗?
答案是否定的,完成第一期的脱懒训练后,就着点连续体验后的余热,又欢脱的写了三天,放在自己的文档,结果就不曾再打开文档继续。自我安慰说,快过年事情多,其实还是骨子里的懒惰,在没有束缚下原形毕露。于是,当新年过后,写手圈再一次开始报名参加连续体验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选择报名参加,这次不再让自己只是“脱懒”,而是要被“点穴”知道自己文字的毛病。曹老师将这两意思提炼的真好,八百字的脱懒,是自觉性的练习。一千五百字的点穴,是吃力写出后,被大家分析,找到痛点。这个痛点有时不是被大家看见文章缺点,更多的是,你在看别人和你写同题材文章时,水平高低,立意深度的差距。后者,是我在参加30天连续写作“点穴”体验中慢慢领悟到的。
在简书里注册贴文章,成为我30天连续体验的打卡方式。第一个星期,老师们给出写作范畴和方向。因为是新媒体写作练习,我完全不熟悉的方向,刚开始写的时候很饶,完全不能找到感觉,每天的一千五百字,还是按照自己写作步骤来写,习惯观察自己身边,而没有将视野放开,看更广阔的东西。于是写到第五天就写不动,一千五百字成为怎么码都码不完的数字,作弊将自己以前写的文字,稍微整理交作业。可是自己心里却是惭愧的,觉得这样做写和没写又有什么区别。曾国藩说过“心存敬畏之心,方能心有所止”。既然是打算写,就没有作弊给自己看。参加本来就是自愿自觉的事情,甚至不是考试有分数和工作升值压力,可以为自己谋利。这场写作是喜欢后的坚持,愿不愿意都在自己。所以后来写的好与不好都每天完成,不再用以前的文字坐替补。
每天看着,体验群里不同的文字,有时会感慨她们能写的这么好,有时会对同一个热点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因为看见别人写的文章,才能对比出自己文字中的差距。所以每天都会看完所以的文章,同时琢磨自己会怎么写这样的事件,学习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互相的点评,找到共鸣和缺点,每天都有收获。
当30天的体验逐渐接近尾声,除了越来越少的人能每天完成外,也明白真正好的文字,是功底和阅历的结合,而我写到最后,已经觉得自己无话可说。我从这30天的练习中看到自己知识与文字理解力的匮乏。想起在写手圈公共号中的一段话“读书,经事儿,思考。既没经过真正的风浪,也没有读过几本好书,那再多的思考都是浅薄。”这段话亦如我现在没有打好基础,再怎么练习也写不出真正好的文字。所以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从新读书做笔记和写读后感,若再次参加30天写作练习,让自己有更好的文字表达力。
我真的很感谢这30天的互动,在群里认识了这么多不同文字背后的女子,大家都是俗世诸多,上班,做饭,带孩子,操持家务。却还是在灯下用笔墨文字来充盈自己的心灵,每一个都是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