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人们阅读文章的耐性极低,内容创作者如何去面对这个情况?
大家会从标题和排版入手,但是标题党和好的排版只能是敲门砖,长期的提升还是得靠内容的吸引力,以期带来二次转化的机会。
所以内容原创者必须让读者有流畅的阅读体验,同时文章要耐读,尽可能为读者减少阅读文章的时间,或者说尽可能让读者读完你的文章。
如何让你的文章耐读?
除开一般写作的方法论,我们来说说如何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制造饥饿感
很多人分享干货知识的时候,喜欢直接给,比如:
教你怎么让用户认同你的品牌,首先,你应该XXXX,然后你应该XXX……
这样的思路简直像标准的议论文一样“开门见山”,直接告诉别人答案,但是它们无法让吸引读者看下去。因为在读者产生了对答案的渴望之前,你就给出了答案。
在《华尔街之狼》中莱昂纳多饰演的“乔治·贝尔福特”在面试推销员时就跟其中一个人说:“把这支笔推销给我。”
大部分推销员的做法其实如出一辙:
这是一直非常好用的笔!
这是一只德国进口的优质笔,买下它吧!
而日后成为乔治左膀右臂的天才推销员是这样说的:
能帮我签个名吗?
他知道要想卖笔,就要先创造对方对“笔”的渴望。而让对方签个名,自然让他觉得“自己需要一支笔”。而其他人才不管对方是不是真的需要一支笔,只管罗列这支笔的优势。
如果你想让你的答案被人读下去,就得先让对方产生对答案的渴望。这个逻辑如此之简单和基本,几乎是所有“营销”的必备逻辑。
这样的方法有很多:
1.制造悬疑
你需要找到你的文章中违背别人第一直觉的部分。这个方法《走近科学》运用得炉火纯青。
宁静的乡村,数百头母猪为何突然惨叫?请收看今晚……
年仅9旬的老人为何突然健步如飞?请收看今晚……
然后读者就会非常迅速地进入“渴望答案”的状态,之后就揭晓了答案。
2.唱反调
在给出解决方案前,先指出别人不好的地方。很多知乎人回答问题时会先加一句:“实名反对楼上所有答案”。
“指出别人的错误”可以让读者产生对你答案的疑问。
3.“起点-终点”法
开头讲一个“起点”,再讲一个“结果”,适合“阐述过程”类的文章。
比如“乔布斯:从一个屌丝嬉皮士到苹果CEO”这样的开头逻辑。其中“屌丝嬉皮士”是起点,“苹果CEO”是终点,你在文章开头一句话同时指出起点和终点时,就会引发别人对答案的疑问—他是如何从嬉皮士到CEO的?
4.成功案例法
开头先讲一个成功案例,然后引发别人对“他为什么成功”的好奇。
比如李叫兽的《月薪3000和月薪30000写文案的差别》中是这样开头的:
用互联网思维写文案—小公司也可以颠覆大品牌。 小米、凡客、雕爷牛腩、皇太极煎饼,无数打着“互联网思维”的小公司0成本营销,逆袭大品牌,其“互联网味”的文案功不可没。那么如何写一个互联网思维的文案呢?
顺应读者的疑问
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另一个方式就是环环相扣。
疑问和答案一个接着一个,让读者的思路跟着走完整篇或者整段文章,提高文章的连贯性,让读者“轻松地读下去”。
当你写完一句话时,应该想想:这时候读者看完这句话,内心产生的疑问是什么?期待下面出现的内容是什么?我将要写的下面那句话是否能解答这个疑问呢?
如果不能,你的文章就会变得逻辑混乱、晦涩难懂……
制造启发感
光是初期引起好奇和整篇文章逻辑通顺,最多可以让有耐心的读者理解你的观点,但是难以维持一篇文章的吸引力。
而维持吸引力地秘诀就在于—每隔一些部分,就制造“启发感”,让人产生“原来如此啊”的感觉。
比如李叫兽在《如何建立宗教一样的粉丝信仰》中,有一条是“任何信仰的建立都包含仪式化的行为,这些仪式化行为看似没有实际作用,却会强化信仰”。
用了这些熟悉的例子:
这就是为什么解放军一定要叠方块被子;
这就是为什么基督教要做礼拜;
这就是为什么iPhone要设计仪式化的滑动解锁,小米也要设计米粉节……
这些例子会让人产生“原来如此”的感觉。
为什么呢?因为它让别人“在熟悉的事物中看到新的解释”。
是的,“看到”并不意味着“观察到”,如果你能把文章的理论联系到别人可以“看到”但是“观察不到”的事情上,就会提高文章的启发性。
这也是所有的侦探剧、悬疑剧引人入胜的精髓—导演把所有的线索都给你了,但是知道最后,你才突然发现“原来他才是凶手”。
如何让你的文章“流畅”?
言简意赅,让读者的阅读体验畅快淋漓。
能短就短
多少人阅读文章的时候会不时地看一下右侧的滑动条?对于太长的文章阅读耐性也就越低,除非文章有一定深度,非看不可,不然都可能中途退出。
所以在文章内容充分展现的同时,应该用简单明了的文字进行阐述,减少不必要的“口水”成分,征引也要得当、适当。
同时对于段落也应该进行优化,将大块的段落划分小段,减少阅读疲劳感。
在长文中配一些插画等有趣的图片,也可以很好的缓解阅读疲劳,增加趣味。
能易就易
在比较专业的文章中,会出现大量的术语、名词、数字等等,这对于流畅阅读是一个阻碍,所以应该对一些术语等进行简化、口语化,数据应该尽量用图表展示。
比如下面一段数据看起来费劲,不如有个图表来得痛快。
2016年,中国微信500强共计推送了116.0万篇图文,共获取602.3亿次阅读。平均每个500强公众号每天约推送6.3篇,每篇阅读数5.4万,点赞数500.7。
结语
写一篇流畅耐读的文章的关键是:让读者产生对答案的渴望,接着顺应读者的疑问,让人一直读下去,同时不忘制造“启发感”。而言简意赅是让读者畅快阅读的保证。
图片:Nature and Health杂志。
文案:经李叫兽内容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