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胡适与《不朽》

来源:二三娱乐

花了几天的时间算是零零散散地将胡适先生的《不朽》看完,尽管胡适所写为白话文,但由于古文尚且不太好,再加上胡适在著文的时候时常引经据典,多运用古人名言语录。因此也有不少字句的表面义也让我模棱两可。在理解方面诸多不解甚至疲于研读,最终走马观花式地算是拜读完先生的这本著作。

应该说这是第一次这样集中地读胡适的著作,同时还是惭愧地说现今才发现原来《差不多先生传》原来就是为胡适所写。关于对胡适了解,道听途说成分比较多,或也有时在阅读其他书籍时偶然会看到关于他的言论,其中印象比较深刻地的便是:他是一名在研究红学最负盛名的一位大家,他是一代文豪。他是研究中国哲学的哲学家,他是推广白话文的先驱,他有文章极力抨击旧中国各种各样的丑俗恶习,如女人裹脚。他说他不喜政治二十年都不要碰政治却一次又一次陷入政治的泥潭而无法自拔。最后,他是近代中国最具争议的学者。

一直以来对胡适的了解,大概至此。

丁文江在《少数人的责任》中说,中国政治的混乱,不是因为国民程度幼稚,不是因为政客官僚腐败,不是因为武人军阀专横,是因为‘少数人’没有责任心而且没有负责任的能力。他说的少数人在他看来应该是有知识有道德却逃避现实的社会精英,胡适便可谓是当时旧中国的公知。旧中国各种流弊在他的笔尖下一一现形,不仅如此,他更是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如他想要要对当时中国的葬礼形式推行改革,率先精简了各种繁文缛节。

在这本文集中收录的几篇文章,如《麻将》、《归国杂感》、《信心与反省》等,这些文章大多通过一种略带嘲讽,时而痛心的语气来揭露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流弊。阅读过程中,《麻将》一文印象最为深刻,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将麻将对中国人沉迷享乐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开头便说,麻将在海外盛行,成为了当时西洋社会最时髦的一种游戏,也因为这样,中国留学生没有钱可以靠教麻将吃饭挣钱,对于以上所讲的种种好处,胡适最后一句话来总结:谁也梦想不到东方文明征服西洋社会却是那一百三十六个麻将军!此可谓莫大的讽刺。下文,先生笔锋一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麻将这种东方游戏已经在西洋社会快速发展和新事物不断涌现的浪潮中被拍死在了沙滩上,而相比之下,,麻将中国在几百年的历史演变中不但没有消亡反倒得到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从马吊到每样五张的纸牌,再到四张的麻将牌,越辩越复杂,越变越能蛊惑人心,甚至他讲到的有很多连我这个现代人都不知道麻将种类。怪不得师奶们能如此为之疯狂着迷,一旦深陷其中,几天几夜不吃不喝都不成问题,国戏谓也。

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饱受各国凌辱不无原因,落后就要挨打,铁一样的定律。可为何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却在一群后起之国中变成了一条任由瓜分却无力反抗的龙?可笑?可耻?我尝试着从《麻将》一文中找到答案,或许也只是原因之一。麻将这样一种荒时废业的游戏在中国盛行了几百年,古时士大夫无心事业,没日没夜地打麻将还逐渐演变得越来越神奇,却只在日本及一些欧美国家风行一时,昙花一现。所谓天道酬勤,那些所谓的国家和朝廷的精英醉心末业,科技不能进步,经济不能发展。如此一来,如何能不落后?而对于东方这块宝地,又怎能不令外族者垂延?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中国从古到近代以来,一个个朝代在历史的长河中从繁荣走向没落。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改朝换代对于老百姓来讲只是换了一个戏班子来演这一出戏,仅此而已。

教科书告诉我,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可同时在我眼里,过去的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不思进取的民族以至于在近代被日本这样一个小岛国所蹂躏,被仅一万多人的“八国联军”践踏北京城,火烧圆明园。谈到这,不由觉得痛心。

回到胡适中来,胡适的言论对旧中国的影响在此也不必赘述。而他直白见血的言论也让他成为当时不少人的眼中钉。尽管如此,他作为当时中国的公知,即便你不爱听,我依然要讲。他是20世纪最冷静的人,他用深邃理性的目光观察社会,科学主义和实用主义始终贯穿着他一生。

在胡适先生的葬礼上,蒋介石亲手写了一副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以此来彰显胡适对于那个时代所作出的贡献。

回顾胡适一生,名满天下,谤亦随之。而关于他的是是非非,后人自有定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