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的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探索“三脚架”的稳定性。
2.能在仔细观察中,发现问题并尝试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3.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乐于表达交流。
活动准备:
1.操作用具:橡皮泥团、游戏棒、筷子、水彩笔、pvc管、皮筋。
2.表格类:记录表人手一份,闯关积分表。
3.经验准备:见过生活中常见的“三脚架”。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规则,萌发兴趣。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玩一个有意思的闯关游戏。
游戏共分为4轮,大家已经分成了红、黄、蓝、绿四个小队,每一轮都需要你们
小组内所有人共同努力,完成游戏,在规定时间内闯关成功人数多的小队可以获得
更多的勋章。最后累计获得勋章多的小队就是我们的胜利者,大家清楚规则了吗?那我们的游戏正式开始。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操作验证。
(一)第一关:用游戏棒将橡皮泥团撑起来。
1.明确任务,进行猜想。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交流操作结果。
(二)第二关: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团撑起来。
1.明确任务,猜想并记录。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进行现场演示。
(三)第三关:说说生活中的三脚架。
1.说一说生活中的三脚架。
(1)明确任务,
表达已有经验。
2.拓展认识生活中有用的`三脚架。
(四)第四关:自制三脚架。
1.明确任务。
2.幼儿尝试制作三脚架,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
(五)汇总闯关成绩。
三、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玩了一个科学闯关游戏“神奇的三脚架”,大家都学会了做三脚架。
活动结束以后,我会把更多的材料投放到科学活动区,请你们想一想,你们觉得加上一些什么材料可以使制作的三脚架撑起更多的弹珠,大家可以去试一试。
关于电的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动物千奇百怪的睡觉姿态。
2.能够分清不同动物的不同睡姿并尝试用动作模仿动物睡觉的姿态
3.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增强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小猪睡觉》的音乐
2.有关动物睡觉的各种姿态的图片ppt。
3.击鼓传花的音乐及手绢花
活动过程:
1.歌曲导入(歌曲《小猪睡觉》)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播放歌曲)
——你们听一听它在干什么?它是怎么睡觉的?(歌词:闭上眼睛睡觉,大耳朵扇扇,小尾巴摇摇)还发出什么声音(咕噜噜)
2.做小客人去森林旅游观察别的动物怎么睡觉
——小猪看见了这么多小朋友可高兴了,它想邀请小朋友们去它们的森林里旅游,看看别的`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你们说好不好?那你们的声音都要轻一点哦,不要吵着小动物睡觉了好不好?
3.分别出示动物睡觉的图片,并请幼儿模仿
1.出示丹顶鹤睡觉的图片
1)请幼儿仔细观察——“你们认识它吗?它是怎么睡觉的?”
2)请幼儿模仿丹顶鹤睡觉的姿势——单脚站立
3)为什么会单脚站立睡觉——敌人来了能马上飞走
2.出示猫头鹰睡觉的图片
1)请幼儿观察是怎么猫头鹰睡觉的(睁着一只眼睛睡觉)
2)请幼儿模仿猫头鹰睡觉
3)为什么猫头鹰要睁着一只眼睛睡觉——(晚上要捉老鼠,睁着一只眼睛睡觉方捕猎)继而引发幼儿对猫头鹰辛苦工作的崇敬之情)
3.出示蝙蝠睡觉的图片
1)观察蝙蝠是怎么睡觉的——倒挂着睡觉
2)老师也装作不知道,请蝙蝠自己告诉小朋友(教师配音)
——蝙蝠:“我住在岩洞里,倒挂着可以让我的身体不会碰到冷冰冰的墙壁;遇到危险的时候我的脚一松开就可以飞走了,如果像小朋友一样躺着睡觉就很难飞起来了。”
4.出示刺猬睡觉的图片
1)观察刺猬是怎么睡觉的——蜷着身子睡
2)为什么刺猬要蜷着身子睡觉——刺很尖,可以保护自己
5.出示蛇睡觉的图片
1)观察蛇是怎么睡觉的——盘曲着睡
2)去问问小蛇为什么要卷着身体睡觉
——小蛇:“我的身体很冷,盘着睡觉能让我感觉温暖一点,但是小朋友如果想要长得很高就一定要伸直身体睡觉哦”
6.出示金鱼、松鼠、马的图片
4.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击鼓传花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传递手绢花。在音乐停止的同时停止传递,请拿到手绢花的幼儿做一个动物睡觉的姿势,让其他幼儿猜。
(注意要点1.在游戏前教师要为幼儿清楚地介绍游戏的玩法。2.教师要及时激发展开想象力:幼儿除了今天知道的五个动物,还有没有别的动物的睡觉姿势可以表演出来)
5.总结活动
——我们今天看了很多小动物,你们喜欢它们吗?小动物也很喜欢小朋友,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以后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它们,让它们像我们一样快快乐乐的长大好不好?
6.请幼儿回家后,在父母的协助下了解其它动物的睡眠姿势,然后将结果与其余幼儿共享。
关于电的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尝试用“印”的方式记录指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
3、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指纹画、指纹类型ppt、白纸及印泥若干、放大镜(人手一个)、抹布。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指纹画,激发幼儿对指纹的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都画过画吗?那平时你们是用什么来画画的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很特别的画,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出示指纹画ppt)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1.引导幼儿对指纹开展猜想。
猜一猜,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指纹的三种不同的类型。
(1)教师讲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纹。
(2)分发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观察指纹并进行交流,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每个人的指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家把指纹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种叫箕形纹,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簸箕一样;第二种叫弓形纹,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第三种叫斗形纹,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涡。是不是很神奇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并看看每种指纹类型各有几个。
我们认识了三种不同的指纹类型,那现在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纹,看看你的每个手指纹是哪种类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别表示。)数一数你有几个箕形纹,几个弓形纹,几个斗形纹。
三、了解指纹的`作用。
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指纹有什么用处呢?
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指纹是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所以增加手指的摩擦力,这样拿东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纹还是汗腺的出口,因此可以调节温度。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且一般来说终身不变,指纹会随年龄增长变大,但形状不变。
四、制作指纹画
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我们还可以用指纹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来张贴在我们“指纹画展”的画廊里。
【活动反思】
最能吸引他们的还是一些比较直观的东西,抽象思维不是很发达,学生活动以直接兴趣为主。在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对自己的指纹有了一定的了解,如知道手上有指纹,指纹是不一样的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并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
所以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本课的教学设计还是成功的。在学习中我能力求让每一个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当然这个探究过程不是体现在教学的结构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自身的探究过程的完整,没有在表面上做文章,没有刻意地指挥学生去重复探究过程。
“玩指纹、印指纹”这一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也充分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在有限的课堂空间内,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所能用到的东西进行探究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一半左右的时间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每一次实践的步骤、要求都让学生知道得清清楚楚。通过自主实践,不仅学会了拓印指纹的方法,同时进一步端正了实践的态度,做到认真、细致。有的学生拓印的指纹不清晰,经过指导,经过重复实践,效果就变好了。当然,取指纹并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感知指纹,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是活动的目的。
同时我认为本节课还是有不足的地方,有几个学生认为,自己的指纹是一样的,当时我就可以利用投影,把他们印出来的指纹放大,然后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比较、去得出结论。还有3个学生说自己的指纹和同学的“好像一样”,我也应该利用投影放大指纹,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比较、去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对“自己的指纹、和同学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这个结论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纵观整堂课,我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去看,去“玩”,去“探究”,尝试选择相适应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解决。在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重点会由提出一个合适的问题提升到制订一个研究的方案,自主探究等。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真正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学生的积极探究中培养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
关于电的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送货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并感知他们工作的辛苦。
2、懂得尊重送货员的劳动。
活动准备:
1、各种送货员的照片和采访送水员的录像。
2、送货单和相应的货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主要提问:
1、老师收到了一个包裹,我们打开来看看是什么?
2、我又没有到店里去,为什么就送来了,我昨天才从网上定的,你们知道是谁定的吗?
3、你们见过送货员吗?
小结:送货员叔叔就是会按照我们的要求把东西送到我们手上的人,有了送货员叔叔我们没出家门就能收到了,太方便了。
二、经验的重现
主要提问:孩子们,你们都看到过送货员送过来的是什么东西吗?(幼儿自由回答)
过渡:我带来了四幅图,你们知道他们送的是什么?你看到了第几副图,和大家介绍下。
(播放各送货员的ppt,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拓展)
*送匹萨
主要提问:
1、你们吃到的匹萨是热的还是冷的?
2、匹萨要从店里送到家里,怎么吃到的`时候还是热乎乎的呢?
小结:为了让我们吃到热腾腾的匹萨,送匹萨的叔叔一刻不停留,做好了就送到我们手里。
* 送牛奶
主要提问:
1、照片上的人在送什么?
2、牛奶是什么时候送过来的?为什么这么早送?
小结:为了让我们早上起床就喝到新鲜的牛奶,让我们的身体变的棒棒的,送牛奶的人不睡觉,每天很早很早就帮我们把牛奶送过来了。
*送家具
主要提问:
1、他们在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东西重不重啊?
2、我们来帮帮他们也搬搬看家具,“一二三,嗨呦;一二三,嗨呦;一二三,嗨呦”。
小结:为了让我们可以省力点,送家具的叔叔不管多重都会帮我们把东西送到家里。
* 邮递员
主要提问:
1、邮递员为我们送什么?
2、看看这位邮递员叔叔遇到了什么困难的事?
3、下这么大雨,邮递员叔叔都淋湿了,为什么我们收到的报纸是干干的呢?
小结:为了让我们收到干干的报纸,不管天气多坏,邮递员叔叔都会保护好报纸。
三、视频推进
过渡:你们想看看送货员是怎么工作的吗?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主要提问:
1、刚刚你们看到送水员叔叔做了什么?你看了视频有什么感觉?
2、你想对送水员叔叔说什么?
3、我这里有一桶水,请你们来拎拎看,它有多重。
小结:为了让我们最快喝到水,送水员叔叔不管多远多重,都会及时帮我们送水过来。是呀,有了送货员,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了,人们就离不开送货员了。
游戏延伸: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做做送货员?我这里有四个包,是四位送货员叔叔的,我们下次做游戏的时候试试,做做送货员吧。
关于电的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感知蜡烛燃烧的现象,初步懂得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探索兴趣和观察力。
活动准备:
1.打火机、蜡烛、盘子人手一份。
2.幼儿两人一桌,每桌放有一只大玻璃杯和一只小玻璃杯。
活动过程:
一、点蜡烛
1.引导幼儿讨论晚上停电时,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照明?
2.请幼儿使用桌上的材料(蜡烛、打火机、玻璃杯、盘子),想办法让蜡烛燃烧,并把它固定在桌面上。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注意用火安全。
3.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行为。
如:有的幼儿把杯子倒扣在盘子上,再将蜡烛固定在杯底上
(如图①),有的幼儿用杯子罩住蜡烛(如图②),有的幼儿把蜡烛放在杯子里(如图③④)。
4.启发幼儿按图②方法操作,说说蜡烛有什么变化。(蜡烛熄灭了。)
5.启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盖上杯子,蜡烛会熄灭呢?
6.让幼儿带着疑问再次操作,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如蜡烛燃烧时,杯子会发热、会变黑,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杯子里会有小水珠等。
二、谁的蜡烛先熄灭
1.让同桌的两人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同时盖上杯子(一大一小),说说自己的发现。
2.提问:谁的蜡烛先熄灭?为什么小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大杯子里的蜡烛后熄灭?
3.引导幼儿再次用实验验证哪只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说说其中的原因。(小杯子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先熄灭;大杯子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后熄灭。)
三、怎样使杯子里的蜡烛继续燃烧
1.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杯子里的蜡烛一直燃烧?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请幼儿介绍并演示,如蜡烛快要熄灭时揭开杯子,或者如下的方法所示
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再次操作,初步感知燃烧与空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