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收入总是上不去?那是因为你没选对职业!

来源:二三娱乐

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干货!如何选择未来职业 - 大三快过完了,快来思考人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很多人在大学的前三年都没有思考过未来,直到大四,最后一年了,才开始准备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手忙脚乱,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

作为一个过来人,有一些经验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分享。

九爷的经验主要针对找工作

全套经验打包输出,老司机带路,来来来各位,小板凳扎起了~

由于文章比较长,就分为了两篇,主要内容分别是:

1.  职业选择

2.  找实习

此篇为第一部分:职业选择

找工作的第一步,是认清自己。

认清自己,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我想做什么?以及,我能做什么?

与这两项相对应的,是自己的想法与能力。

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职业都有过一定程度的想象,一般情况下,考虑的因素分为三类:

兴趣相关、所学专业相关、社会关系相关。

兴趣相关与所学专业相关很好理解了,解释下“社会关系相关”。

人的社会关系是很复杂的,父母、朋友、恋人……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给我们的人生选择带来影响。

也许是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或者是得到了亲戚、朋友的推荐,也可能是为了和恋人厮守,我们最后选择的职业与城市,往往与我们的社会关系有关。

在择业前对自身进行评估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这三项。

考虑“我想做什么?”,就得想好自己今后想要从事职业的所属行业、工作性质、以及工作的地点。

你所从事的行业和你的工作性质是决定你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我们身处学校的时候,我们总秉持着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有能力的人赚钱更多”,这个时候的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市场对人才发展起到的作用。

能力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我们能赚多少钱的,是市场

在高中的政治经济学当中,我们就学到过:“当供不应求时,市场是卖方市场,持有资源的人有优先话语权;当供过于求时,市场是买方市场,卖家需要竞争,突出优势才能赢得客户,维持生存。”

这样思考下:

现在我们是持有资源(知识、学历)的卖方,企业作为买方,出钱(工资)购买我们的价值(工作能力)。

那么,当我们处于朝阳产业,人才稀缺,可用人才数量远远达不到企业需求时,我们的能力所对应的价值就会变高。

这个时候企业会以更高的报酬、更低的门槛来吸引人才,我们将在相对较小的竞争下获得较高的回报。

就像人们总喜欢说,互联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好就业,金融、房地产相关的行业赚钱多,隐藏的道理便是“市场导向”。

企业提供给员工的每一笔钱都不是白费的,计算员工的付出应该给多少钱,企业家的心里有一个“市场价”,而这个价格,其实是你所在的行业能提供的价值。

同样是销售,销售一套房产和销售一套护肤品,你所能得到的利润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公司高管,带领团队完成项目,开发出一个微信和开发一套新楼盘,产品后续能输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你在这个行业持续发展,最终能得到的报酬极限值,其实是大众愿意为你所在的行业消费的金钱极限值。

当两个人能力相当,处于不同行业圈当中的相同位置时,他们得到的回报,是有一定程度区别的。

所以,当我们选择行业时应从长远的角度来思考。

我们要选择有前景的行业、有发展的公司。

(具体的信息需要自己去搜索,或者你们也可以在后台留言问我,如果大家问的问题多的话,我再汇总写个文章专门讲,哈哈~)

接下来是考虑工作性质、工作类型

你是想做设计类,文职类工作,还是销售类,管理类工作?你是喜欢挑战型的工作,还是喜欢简单、安稳的工作?

PS:希望大家在找工作时不要存在鄙视链,只有适合不适合,没有low不low,不要羡慕也不要轻视,不同人有不同的人生,对吧~

当考虑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们也就是在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了。

你不能对未来没有规划,只想着:我要找工作!

你还需要思考:

1.我找的这个工作,日常的工作内容具体是什么?

2.我要长期做的这些事情,是否适合我?

3.在这个岗位上我的未来发展是怎样的?公司的晋升机制、加薪机制是怎样的?

4.三年后,我将学到哪些东西?这些知识使我产生的“不可替代”性有多高?

5.五~十年后,我对自己的期待是怎样的?我将处于公司的什么位置?处于行业的什么阶层

不同的工作类型所对应的晋升机制也不一样,上升的极限也不一样。

简单举几个小例子,不说天才类型,都假设是行业平均水平。

1. 文职型:

一位普通的公司人事:

最开始1~3年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招聘,打电话、面试、发offer……每天做着一些简单琐碎的小事,偶尔轻松偶尔忙碌,年薪3~8万慢慢增长。

3~5年后,他熟练地操作这些事务,升为了部门人事主管,小事交给新来的助理去办,他每天在办公室处理员工档案、设计薪酬体系、发放工资单……年薪渐渐涨到了5~10万。

5~10年后,他掌握了更多行业资源,手中握有更多人脉,眼光独到、事务精通,成为了公司人事经理,还有猎头公司想挖他,他的年薪稳定在了10~20万。

文职型的工作大抵如此,因为工作专业性低,门槛也低,因此可替代性非常强

但它属于“经验至上”类工作,因此你长期在这个行业待下去,还是能以你的经验、人脉取胜。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这类型的工作相对比较轻松,如果有加班,加班时间也较为集中。这类型工作适合在工作外想拥有自己的时间的人。

2. 技术型:

一位普通的建筑设计师:

最开始1~3年的时候可能他只能充当一个画图工的角色,年薪5~15万慢慢增长。

3~5年后,他掌握了更多行业信息,变得更有价值,成为方案主创,相当于一些公司的小主管,年薪10~20万。

5~10年后,他渐渐掌握了很多行业内的人脉、资源,拥有了更多话语权,经验丰富,眼光独到,此时他已经升为设计主管,年薪20~50万,还有项目提成,工资涨幅巨大。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不可替代性变得越来越高,年薪也越来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他的薪资基本上还是来自项目的设计费用,毕竟人的劳动能力有限,他的年薪上限也就是这些项目的设计费用之和。

基本上技术型的工作大致同上,年薪都有各自的行业上限

常说画图狗、程序猿、攻城狮熬夜猝死,因为技术型工作真的就是在用时间换金钱啊,虽然随着专业技能的提升,时薪也慢慢上涨,但行业的时薪也还是有上限,无法突破。

所以要继续提高薪水可以考虑换一个类型的工作,不要拿健康换金钱,之后再拿金钱换健康,这么一算岂不是白工作了,多亏啊~还不如多享受人生,是吧!~

3. 管理类:

管理类的晋升比较看重个人能力,机遇也很重要,一般的套路不适用,不能简简单单用几年几年的发展来说。

不论是(成功的)创业公司,还是百年名企,或者是行业巨头,他们的管理层收入已经跳出了前面几种固定模式。

这个时候他们拿的不再是固定的薪水,而变成了没有上限的多劳多得。

在这个时候想要获得更高的收入就需要你的眼界和谋略。

你所领导的团队、你所指导的经营方法能带来多大的收益,你就能获得多大的回报。

当你成为了一位管理者,你所能使用的不再只是自己的劳动能力,你还可以借用整个团队的劳动力来达到目标,创造收入。

这个时候你突破了人的个人劳动极限值,因此,收入没有上限,能发挥的空间变得很大。

比如说销售,大家都知道销售是有提成的。

如果说是你一个人去做销售,你的精力有限、人脉有限,即使某段时间你运气爆棚,开了很多单,但是终究你还是有一个极限值。

但是如果你是销售主管,从你手下的众多销售人员的业绩中二次提成,那么,管理得当、激励政策到位、员工状态佳的时候,你所能产生的销售量是前一种情况的好几倍,同时,这个数字是没有上限的。

前面提到技术型人才换个此类型的工作,突破口就在这里。

你有别人不了解的新技术/新产品、或者你有资金/人脉/资源、或者你是艺术从业者有自己的作品/想法……但你个人的劳动极限值却没有办法实现你所握有东西的最大价值。

这时候,你就可以组建自己的团队,借用整个团队的能力运作,来获得源源不断的价值输入。

看现象级网红papi酱,个人的想法精力总归有限,但是当她形成团队,有资金、有文案、有宣传,她所握有的资源——“创意视频想法”就得到了利益最大化体现,能产生没有上限的价值持续输出。

组建团队,可以在公司内组建你的项目小组,也可以独立创业,孰优孰劣自行判断。

但是没有成功可复制,虽然这条路存在成功的希望,但并不代表没有失败的可能,做出选择前就要做好面对一切的准备。

大致了解了各个工作类型后,我们需要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如果你觉得,“我也不了解自己呀,怎么办?”,那么有两个建议:

1.  和就业指导中心的专业老师、辅导员、师兄师姐,或者长辈们谈谈,他们会给你一些建议。偏信则暗,兼听则明,多听一些不同的意见你会有更深刻的思考。

2.  网上有很多专业的或不专业的职业测评试题,可以测试你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色彩等,可以作为参考。

当然,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选择会随着我们的成长而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个人一生要换7次工作。

所以,完全不用害怕选错,一辈子那么长,选择在当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好~

最后说到工作地点

考虑工作地点首要的因素还是你的人生发展。比如你想回家乡陪在父母身边、想和男朋友定居在某个城市等等,这个就不赘述了。

其次是城市发展。

大城市之所以越来越发达,就是因为人才源源不断的涌入。人才越多,参与城市建设的人水平越高,城市越发达。

因此好公司大多选择安家大城市,这里政策好,人才多,发展前景好,能产生的价值也更高。

而对于求职者来说,这里公司多,好公司更多,机会多,薪水高,个人的价值能得到更大的体现。

当然有好就有坏,伴随着人才的大量涌入,带来的是物价和房价的无限上涨、生存的巨大压力、外籍户口与本地户口的矛盾等等,这些都将影响城市居住者的生活体验。

而很多非一线城市其实也不差,有潜力的公司很多,束缚较少,个人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或许还能临着家人朋友,工作外的时间更好玩。

找工作的时候,大家似乎都被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固有印象吓到了,认为大城市“吃人”,小城市“没追求”,其实并没有那么夸张。

大城市压力确实存在,但生活的便利性、资源的先进性远远优于其它城市。

而小城市虽然硬件会相对弱一些,但更高速的职场成长、更容易达到的职场高度也是大城市不能给予的。

如何选择,需要自己权衡。

但最重要的是:无论选择了哪一项,选择了便坚定地走下去,飘忽不定、眼红病才是最大的坏毛病。

要记住一句话:

人生很多的“不幸”其实只来源于内心的比较。

下一篇:

干货!如何找到名企实习 - 大三快过完了,快来思考人生!

请到作者主页查看哦~

谢谢你看到这里~

喜欢的话可以围观调戏我的新浪微博:@一只狗带,

and我的微信公众号:yizhigoudai(一只狗带),谢谢你~!

欢迎大家赏块糖给我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