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稀缺、余闲、带宽

来源:二三娱乐
稀缺、余闲、带宽

01

一次偶然机缘,意外中看见美国作家赛德希尔和埃尔德合著的《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一书,一时之间竟被副标题所吸引,因为我们不是被贫穷所困、就是被忙碌所陷,而最可怕的是也许终其一生也摆脱不了贫穷,也阻止不了忙碌。

全书洋洋洒洒280来页,从序言开篇,直奔“不怕稀缺资源,就怕稀缺心态”的主题,以此引出全文的主旨:稀缺心态,并与经济学中的概念区分开来。正文分成三个部分,十个小节,从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到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落到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引出了贯穿始终的几个关键词:专注、管窥、带宽、余闲、借用。最后的小结着力强调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掩卷而思,留在记忆深处的,仅仅只有稀缺、带宽、余闲,反复琢磨的是我该如何走出贫困(虽然饿不死,但绝对不能称之为富裕),又该如何摆脱饥饱不均的工作状态(忙的时候忙死,闲的时候闲死),进而走向富裕、走向成功。

02

稀缺,简单的说就是我所拥有的小于或少于我所需要的。

随着两者的差距加大,稀缺的程度会不断加深,日积月累便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暗示,我就是穷人,我就是没有时间,也就是所谓的稀缺心态。

稀缺的心态也并非一无是处,相反在现时现地现事上,会出现专注红利,我们越是缺什么便会越关注什么,也就是我们会因为稀缺而潜意识的排除干扰,去解决紧急而重要,或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但是,又因为这种稀缺,会产生管窥之见,也就是对于管子之内的事情过分关注,而对管子之外的事情视而不见,却往往又是重要而不紧急、但影响深远的事情。

认识层面,稀缺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人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稀缺。稀缺是一个主观标准,其程度既取决于我们的客观拥有,更取决于我们主观需求,减少我们的欲望;稀缺也是一种相对状态,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不同种群对同样状况所反映出的稀缺是不同的感受。

实践层面,要善用稀缺,实质是要处理好埋头拉车与抬头看路之间的问题,光埋头拉车不知路在何方,光抬头看路却不知脚放何处。故而,在埋头拉车时,要把自己置身于管子之中,以获取专注红利。简单的说,就是要给自己不断的设立短期、超短期的目标和明确的时间限制,比如哪个时候要走到哪个地方,又比如我写这篇读书笔记时,规定只能用一上午的时间、不能少于两千字。同时,尤其要避免脚赶脚、步赶步,让自己彻底陷入短视之中。而在自己阶段目标完成了之后,或者是在歇气的时候,要抬起头好好看看路,看看自己下步该走向哪、该如何走,要看到管子之外的事情,关注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写完以后就该想想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加以实践,从而改变自己的现状。

03

余闲,与稀缺相对而生,也可以定义为拥有的大于需要的。

就贫穷和忙碌而言,我们在某个阶段某个方面便会产生一定的余闲,比如,刚刚发了工资的前几天,在金钱方面就产生的余闲;又比如,刚刚完成了一项大的工作,放假期间便在时间上有了余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批判余闲的存在,尤其是看起来比较多的余闲更是如此。比如,有钱了,便大手大脚的花掉,或者强迫自己存个定期;有时间了,便迫不及待地想安排点工作,这些都是对余闲错误的理解。诚然,我们不能有太多的闲钱,实际上也不大可能有,也不能有太多的闲时,因为这些都会导致经济和工作效率下降。但是,我们要看到余闲发挥的积极作用,当有突然情况需用钱而不得不取定期存款时,当有临时工作不得不打乱已有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节奏时,余闲的作用便显露无疑。

认识层面,要正确看待余闲这一与稀缺孪生的兄弟,我们每个人在某个时候某个方面,总会有余闲存在。比如,你比我有钱,我比你健康,便产生了健康的余闲,于是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平和自己的心态,进而减少稀缺带来的危害程度。也许我们会想,我穷是穷了点,但在其他方面还不错。

实践层面,要掌握好余闲的程度,不能让自己太紧张,也更不能让自己太清闲。工作安排上,要有弹性、有裕度,比如每天抽出一小时、每周抽出一天、每个阶段集中几天,做做与工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想想与之无关的问题,放松放松自己的心情和神经。

04

带宽,也称之为心智的容量,主要包括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稀缺与余闲最终都是对带宽产生影响,进而产生与之相对的效应。就好比一条高速公路,当它稀缺时,路上跑满了车,正常运行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一旦有一台车发生故障,便会引来连锁反应,如果不幸连应急通道都占了,那么就只有瘫痪了。当它余闲时,整个路上看不见几辆车,又发挥不了修路的效应。因而,我们要加强对带宽的管理,使之保持必要的稀缺度或者余弦度,以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认识层面,看到带宽是客观存在的,是与生俱来的,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在一定阶段内,一个人的带宽是相对固定的,高速路不会因为车多车少变宽变窄,搞好管理便尤为重要。从长远来看,一个人的带宽还是可以增容的,虽然不能把村道一下子改成高速,但是三米扩成四米,还是有现实可能性。

实践层面,要注意试探或者挖掘自己的带宽,看看自己到底是村道、县道、国道,还是高速公路,尤其是管好自己路上的车辆,保持一定的稀缺度或余闲度,最好以70%到80%比较适宜。如果短期内改不了路,可以着眼于路上的每一台车,使之小型化、简单化,比如降低做每件事情的时间成本或经济成本。注意从交通规则上解决问题,不要寄予希望于人的自觉性,也不要寄希望临时增派交警去指挥,疏通道路。要在有钱有闲时搞好未雨绸缪,不断向上追溯,增强同样收入同样时间的富余度。最终还是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不断拓宽自己的带宽,创造更多的余闲。

05

一本书,或者改变不了什么,但不看书更改变不了什么,至少看了还有改变的可能。尤其是对当前的我,可怜的带宽不是被渣土车堵着,就是被白白地闲置着,如果自己不主动出击,便永远爬不出贫穷与忙碌的陷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