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耐久跑教学计划

来源:二三娱乐

高中耐久跑教学计划。

高中耐久跑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耐久跑的基本知识和锻炼价值。

2.使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耐久跑的正确呼吸方法和跑步节奏,提高耐久跑能力。

3.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正确的呼吸方法,如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合理的跑步节奏,保持匀速跑。

2.教学难点

克服“极点”现象,坚持跑完全程。

在耐久跑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游戏竞赛法、分组练习法。

四、教学准备

标志桶若干、口哨一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二)准备部分(7分钟)

1.慢跑400米。

3.关节活动操:头部运动、肩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手腕踝关节运动。

4.专项准备活动:高抬腿跑30秒、后踢腿跑30秒。

(三)基本部分(25分钟)

1.知识讲解(3分钟)

讲解耐久跑的定义、锻炼价值和注意事项。

重点讲解耐久跑的呼吸方法和跑步节奏。

2.示范练习(2分钟)

教师进行耐久跑的示范,让学生观察教师的呼吸方法和跑步节奏。

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原地跑步练习,体会呼吸和节奏。

3.分组练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8人。

每组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耐久跑练习,距离为800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4.游戏竞赛(5分钟)

游戏名称:“接力耐久跑”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人数相等。每组的第一位同学跑完400米后将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位同学,依次进行,最先完成的组获胜。

(四)结束部分(5分钟)

1.放松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放松操,如深呼吸、拍打腿部肌肉等。

2.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表扬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

3.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耐久跑练习,每次不少于1000米。

4.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六、预计运动强度与密度

1.预计运动强度:中等。

2.预计运动密度:50%-60%。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耐久跑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耐久跑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呼吸方法不正确、跑步节奏混乱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耐久跑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

高中耐久跑教学计划 篇2

教材分析

1.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时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人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

2.《耐久跑》选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人教版)水平五。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体育与健康》中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大学校在校园场地,器材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实施新课程和进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典型素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本校具体情况把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分配到各年级,,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自主体地位,能为今后学好各种体育项目奠定基础。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耐久跑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教材

二、设计思路

耐久跑是广大青少年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培养青少年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和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有积极的作用。初中各阶段跑的各项教材,应侧重于发展人体有氧耐力。实践证明,耐久跑是各项跑的基础。体育科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发展耐力素质的最佳时期。因此,应加强耐久跑的教学和练习,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快速跑的.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快速奔跑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知道耐久跑的动作要领(身体姿势---动作放松、上体正直、重心平稳、步幅较小,跑速均匀,摆臂自然)及克服耐久跑中出现“极点”的练习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掌握耐久跑的技术动作,发展奔跑能力,促进心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的发展;学会合理运用体力,牢固掌握耐久跑过程中“极点”的克服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吃苦耐劳的思想作风,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4、负荷目标:平均心率:130--140次/分,练习密度:45%左右。

四、教学重点

学会耐久跑的呼吸节奏、跑步姿势

五、教学难点

体会“极点”、克服“极点”

六、教学准备

篮球场2块、接力棒4根、标志桶12个、录音机1台。

高中耐久跑教学计划 篇3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耐久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练习热情,发展学生耐力素质。 2、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让学生掌握耐久跑的基本技术和科学的锻炼方法。 3、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战胜自我、展示自我,增强竞争与创新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教材内容是耐久跑,其完整技术一般包括: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等三个部分,其中途中跑包括直道和弯道。但由于跑的距离不同,所采用的技术也不同,而且还有全程跑的体力合理分配或者正式比赛中战术运用等,所以既要讲究动作的实际结果,更要节省体力。对于耐力跑的各个技术过程,始终要贯彻:动作轻松、自然,幅度较小;重心高且平稳;跑的节奏感要强,跑速要控制,全程计划分配体力,呼吸要有一定的节奏和深度。

耐久跑的锻炼价值在于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心肺功能,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顽强拼博,积极进取和抗挫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情分析:

我校初二(3)班学生的耐力素质整体较好,但两极差异较大,更有部分同学感到耐久跑枯燥乏味,又特别累,不愿练习,且学生中的本位主义比较突出,集体观念、合作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根据以上情况,本单元结合学校靠近海边渔村的特色,以素质教育为切入点,结合耐久跑的基本技术的学习,创设了一节以《弄潮出海捕鱼》为主题,以出海弄潮为主线,以耐久跑技术为载体的'耐久跑课。通过欢乐、紧张、激情、有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耐久跑的畏惧心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在实践中学会自我调控,在竞争中体会团结合作。

四、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学习内容多,教学难度大,单一的耐久跑教学枯燥乏味。为解决学生对耐久跑厌学情绪,本单元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适合学生学习兴趣、能力提高的方法。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以耐久跑教学内容为主线,运用游戏、图形跑等辅助教材进行练习;使整个单元教学流程趣味性、多样性和实效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融入到单元教学课堂中;在教学的个别环节,进行小组间、学生间的互评,鼓励差异改进不足,形成和谐包容的课堂氛围,争取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法与手段

1、教法

(1)、采用主题式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入境动情,以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完成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遵循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讨论,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3)、利用游戏竞赛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学法:

(1)、在学法上,采用较为自由的小群体,自主合作的学练形式,加上教师的共同参与,让学生自我体验,相互评价,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合作中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

高中耐久跑教学计划 篇4

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三(2)班学生,在年级中整体身体素质处于中等,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但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与良好的班风。耐久跑运动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然而学习耐久跑技术是学生最为被动、最不愿学习的运动技能。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每一位体育教师的心愿。

本节课选择耐久跑单元教学中第一次课为课例,围绕三条线来设计,技术线(学习各种跑的方法,途中跑的技术);心理线(我能我行我快乐);背景线(分组比赛,场地设置),突出思想主题。在教材的.处理上,力求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教",体现竞技运动的教材化、教材内容的健身化,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耐久跑的各项技术,排除心理障碍,感受到耐久跑的乐趣,学会一种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教案《耐久跑教学设计》。同时在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文化素养的渗透。

☆让学生初步掌握耐久跑的途中跑技术,并了解动作要领;

☆发展有氧耐力,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建立团队精神;

☆通过比赛为背景、形式多样的耐久跑练习,达到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掌握科学锻炼、自我监督的基本方法;

☆探索在较小场地进行耐久跑教学的方法,为耐久跑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教的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定向运动耐久跑形式引入课堂,采用提示、设置疑问、分组练习、互相讨论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学的方法: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技术技能进行探究学习,自学互学、自练互练、相互借鉴等方法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运动体验:了解原有的水平,学生对耐久跑有初步认识,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学习体验:利用学生相互观察、思考,采用发现法,使学生改进并掌握正确技术;

☆挑战自我:采用分组、分层次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通过对比,有一个自我认识、评价,推动自己向更高目标挑战;

本教学设计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充分利用场地、器材的变化,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比赛手段和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以情入境、以境乐练,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又能激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耐久跑教学的效果。本教学设计新颖,简便实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

新课标强调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本课题将定向运动引入到课堂,进行耐久跑的教学,改变跑的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体育课程资源,将枯燥、无趣的耐久跑教材变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

高中耐久跑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改进耐久跑的技术动作,包括起跑、途中跑和冲刺的技术。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节奏,提高跑步效率。

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如定时跑、变速跑、追逐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运动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享受运动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1、耐久跑技术动作:包括起跑姿势、途中跑节奏、呼吸方法、冲刺技巧等。

2、体能训练: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步练习,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

3、心理素质培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疲劳和“极点”现象,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教师首先讲解耐久跑的技术动作和呼吸方法,并进行示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

2、练习法:采用定时跑、变速跑、追逐跑等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术动作和呼吸方法。

3、游戏法:设计一些与耐久跑相关的游戏,如“校园寻宝”、“接力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耐久跑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

四、教学组织

1、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体能水平和技能水平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2、循环练习:设置不同的练习站点,让学生在站点间进行循环练习,提高练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

1、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2、总结性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表现,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