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鱼、美元与经济学的故事》
How an Economy Grows and Why It Crashes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一书运用插图、幽默口吻以及讲故事的平实手法,将经济学从高不可攀的架子上取下来,放回到厨房的餐桌上,它本就该属于那个地方。这本书算是比较短的一本书了,两百多页,我花了大概三四个小时就看完了。真是看进去了就会爱不释手,想要一次把它看完,一刻都不愿停留。故事的连贯性和发展性非常的吸引人,虽然是经济学类的书籍,但是看的时候我就会特别想知道后面还会发生什么。
通过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这本书把经济贸易如何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这个深奥的话题变得浅显易懂,把经济学中的很多概念和名词术语用一种人人都可以看懂学会的方法展示出来。是一本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的经济学著作,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好书。当我们倾听了这些故事,明白了这些故事背后的经济逻辑脉络,对于很多经济现象,便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本书首先告诉我们人有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在短暂的痛苦(消费不足)之后置之死地而后生,要有突破的精神,试着去改变点什么。在投资学中就是所谓的“高风险高收益”,只有敢于冒险,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否则,就只有零风险下的固定收益,就比如把钱存在银行,只能获得基本的利息,而这些利息有可能还不足以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回归到书中的人物就是贝克和查理,每人每天只能捕到一条鱼,刚好满足当天的需求,没有存款,也没有借贷和投资。而艾伯的突然醒悟打破了这样的局面,他冒着被饿死的巨大风险,最终获得了一天不两条鱼的双倍收益,从此开始了生活的改善。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分享,当自己拥有的财富多于日常所需时就可以进行投资,借贷给别人,用钱去生钱。只要收益大于支出,这种投资就是有效果的,就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追求更多是人类的本性。不管已经拥有什么,我们总是想要更多。也许不是想要更多的东西,而是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乐趣、更多的选择,所有这些需求都需要资本。投资有别于慈善、施惠,投资是讲求回报的,所以分享并不是无偿的,而是希望能够相互分享,实现共赢、共享。给老百姓更多的钱花并不能改变真正的需求,只有使人们花更多的钱购买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只有增加供给才能切实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
当然,储蓄也是非常重要的,储蓄不只是提高个人消费能力的手段,还是防止经济受到意外因素影响的重要缓冲器。一笔备用的储蓄会防止经济崩溃,可以迅速重建受损的资本,即有备无患。联系到现实生活,要去做投资,去买股票,一定是用的闲钱,在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所需情况下多余的资本可以用来投资。现实中不枉有很多盲目的投资者,为了炒股把房子都抵押了,最后亏得血本无归,连家都没有了,也是非常的可悲。同样,借贷一定要考虑实际还款的可能性,否则贷款人就难免要承受较大的损失。
书中映射的主体是现实中的美国,美元是通行的世界货币,是各个国家都愿意持有的货币,而我们中国购买了很多的美国国债。美国人没有太多的储蓄,但是他们要大量购买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因此发行国债,向我们中国借钱,购买我们中国生产的商品。简而言之,美国人有种“空手套白狼”的感觉,而我们中国人却在吃着“哑巴亏”,表面上美国会还会大量的美元货币,实际上这些货币只会越来越不值钱。按本书作者的意思就是美国只享受消费,不创造价值,根本就没有实际还款的能力,为了还款就大量的发行货币,导致经济膨胀,货币贬值,最终如果因为背负的债务太多,发生超级通货膨胀,美元就会变得一文不值,债权人(主要是中国、日本)拿到的就会是一堆废纸,毫无价值。如此而来,中国将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血本无归,白白送给美国人大量的商品。美国如果一直不做出改变,只是靠大量发行货币来满足经济的消费,如此通货膨胀下,中国、日本等债权国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必然会停止购买美国国债,最终美国的经济必然发生崩溃。本书的写作目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提醒美国当局要正面这个现实,及时“刹车”,以维持美元的稳定价值,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方能使经济持续发展。否则,经济崩溃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而且会很快。
《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鱼、美元与经济学的故事》读书笔记
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