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雷雨过后会是晴天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张布满沧桑的脸庞,在眼角和额头满是岁月的印记。最难忘掉的是那一双空洞的眼神,在空洞之下满是麻木,却又隐藏着一丝不甘。从眼神中折射出的是一个灵魂对一个年代的愤恨。虽说时间可以抚平这世间所有的伤痛,却也让这一份伤痛停留在了那一刻,停留在了这张沧桑的脸庞之上。
在这次三下乡对城川乡延安民族学院纪念博物馆的参观中,这也是我映象最深的一个记忆片段。那是一个雕像,雕的栩栩如生。在他的后方是炮火,他的前方则是安详,他伸手去触碰前方,距离让可能显得是那样遥不可及。在那张沧桑的脸庞上有他所有的情感,而我却只感受到了一种,那是对一个年代的愤恨。
雷雨过后会是晴天其实在踏入博物馆前,我便早已心潮澎湃。博物馆门前是一座巨大的石雕,坑坑洼洼的雕身书写出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刚刚起步,他犹如一个步履蹒跚的婴儿在年代的巨轮上攀爬着,有多少身先士卒的英雄给他保驾护航,英烈们用生命呵护着他的成长。在雕像前还写着四个大字——永垂不朽,那是对英烈们的颂扬。英烈们的灵魂,英烈们的精神,英烈们的气魄,无论何时,都在这边土地上一直长存着,供我们后人去瞻仰。
苟利国家生死以
我难以想象在那样一个年代里,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趋使着他们,前扑后继的去赴死。甚至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古绝句。这也许是一种信仰,或者更加崇高。作为大学生,我对这种感觉甚是模糊,我难以理解这种物质以外的崇高。但隐约间我明白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他们甘愿献出生命,去保卫祖国,捍卫信仰,这是一种大毅力,大风范的表现。毕竟"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今天享受安乐,都得益于他们的献身。
雷雨过后会是晴天岂因祸福避趋之
看着墙壁上一张张的老照片,记忆似乎被牵引着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炮火中挥洒的是军人们的青春热血,为了一个崇高的梦,他们奋力向前,抛头颅,撒热血,在这片热忱的土地上。他们用生命勾勒了一份安详,虽然炮火在他们身边燃起,但他们的心中却始终坚定的守护着那一个家园,他们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退缩。因为在家园里有他们的父母,有他们的妻儿。
雷雨过后会是晴天雷雨过后会是晴天,在经历了那样一段岁月。在今天,我们享受着美好的生活。那是雷雨之后的彩虹,看着这一切的安好,我们不能忘记英雄们的过去,他们的丰功伟绩要时刻被人们铭记,当然,我们更不能忘记那段艰苦的岁月。
感谢党,感谢英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