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还乡连载建房记2.1

来源:二三娱乐
相当于路易十四时代的外省农家

我父母是临近1949生人,70年代生下了我们兄弟三个。我排行老三,大哥、二哥分别长我7岁、5岁。大哥腿残,光棍,在武侯鞋城附近多家小厂做皮鞋。二哥一家三口,二哥二嫂辗转在成都附近小家具厂做喷漆,侄儿在读职高。除了父母二老,大哥、二哥一家和我,都不是陈林盘的常住人口。

二哥原计划在镇上买房,但是钱不够。一年之前,我带他到工厂看过轻钢结构样板住房,和我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农民对之疑虑重重不置可否不同,二哥接受度比较高。但他一直没决定要回家建房。实际上在我们镇上买房也是不错的,花源镇不是普通的镇,是成都市郊的卫星镇、养老镇和别墅集中区域。

2015年前我还在云南鲁甸灾区发展灾后重建轻钢结构用户,谢英俊的轻钢结构实体样板,还随着习切尔曼视察震后重建上了《新闻联播》。然而在老家,我妈去镇上政务中心报建,得到的结果是必须走危房重建流程。首先原宅基地上的旧房须经过工作人员的实地勘测、拍照,评定为危房,其次按照房主户籍,人头35平米占地面积选择政府提供的户型,不得超过2层。

我不在家的时候,走完了危房评定流程,之后就没再往下走了。听我妈说,当年我们村危房评定18户,通过抽签,有2户可获得7500元危房重建补助,我上网了解,这个钱来自中央,每年有10亿。没想到了地方显得如此杯水车薪。

2008年我的户籍在办理回村的过程中,成都的农村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土地和房屋确权。家里人协商,将预备要拆的旧房,确权到二哥一家名下,就是为以后建新房早做考虑。当时还没有想到我会回乡建房。二哥一家迟迟犹豫不建,我妈就撺掇我建。等我把旧房一拆,宅基地面积足够大,可以建两栋,二哥急了起来,虽然没有准备,但两兄弟一起建吧,具体的建造由我来主持。

uqn//

0xe5391cac26a7cEA107C0b31aE2Bc54a6e7F99f2b

微信订阅号Zhang3YongYo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