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苏
以君臣之道论处事之方近来在读淮阴侯列传,未读之初,为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的传奇感怀,读罢,常常为韩信难过,却也自怜,28岁封将,35岁死于萧何与吕后的安排之下,真是传奇,也是悲哀。
我时常在想,若韩信自立齐王,三分天下,那样的话会怎样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暂且不论韩信的悲哀,今天只说,韩信真的只是一个痴迷军事,不事人情的孩子吗?我们该如何借鉴其中的道理呢?
以君臣之道论处事之方首先,韩信的确是一个不事人情的孩子。
为樊哙请功,身为一个将军,为部下请功。如果你是刘邦你会怎么想?
刘邦是赏还是不赏呢!你身为大将军是拉拢部下,还是赏罚分明呢?难免不让人多想。人间事,不可逆,世人心,不可测!
就像年少时的我们总是好为人师,免不得让他人诉说你充大,虚荣。最后你还觉得自己是个热情的好人。
以君臣之道论处事之方其二
求代齐王,是你韩信,已经有了自立的能力,可你,不务实却求虚名。刘邦能不给你吗?当时是什么情形,若你有半分动摇,刘邦便败了,也许这是你的追求,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人嘛,就了间隙,便会矛盾。
当蒯通向你进谏之时,要你三分天下,你说什么刘邦于我有知遇之恩,我怎能负他,还记得你在初见刘邦之时说项羽妇人之仁,你这难道不是妇人之仁吗?
年轻人,总是慕虚名,不求实,到了求实的年龄,发现手里堆好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