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为什么我不建议去看《百鸟朝凤》?

来源:二三娱乐

阅读这篇文章之前,强烈建议你们搜索播放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同时也是本片的灵魂。

唢呐声一响起我就皱起了眉头,实在太凄厉了,虽然节奏慢慢欢快起来,有种俏皮的感觉,但还是敌不过唢呐声特有的凄惨。夸张地说,凄惨就是本片所传递的情绪:老一代匠人对即将失传的民俗吹响的挽歌。

因此,即使在看了数篇正经影评,以及背后故事之后,我依然提不起兴趣去电影院观看——不想给自己找堵。

豆瓣目前评分8.4分,很高

直到5月12日晚,《百鸟朝凤》出品人方励视频直播,讲述电影上映背后的辛酸故事,并呼吁影院支持这部电影,为其增加排片。

说到动情处,方励甚至现场对着镜头下跪磕头,“只要你能够在这个周末给我们排一场黄金场,我老方愿意给你下跪……所有的朋友,只要为《百鸟朝凤》帮过一点忙,我都爱死你们了,我什么都愿意做。”

方励这一惊人之举,立刻引起了大众的热烈讨论,有感慨文艺片排片太少的,有对此“跪求”行为持批评态度的,各持己见,十分热闹。

作为每周末例行节目,我都要选择至少一部电影去观看。在已经看过《美国队长3》,且认为没有必要看第二遍,且没有其他院线电影可看的情况下,我终于鼓起了兴趣,买了张票去支持。

电影很好看,也很动人,看哭了几次,到现在心里还有感触。余影绕梁,不知几日可绝。

但我依然不推荐去电影院观看。

这个片子的问题和已故导演吴天明说的一样,“过时了”——唢呐,边缘文化传承,黄河边的乡下故事……这些几乎只会在中央六套播放的元素组合成的电影,放在如今这个全员娱乐,追求快、新与刺激的市场大环境下不卖座完全不奇怪。

而我在观影结束之后,感动之余,仍然有种很清晰的感受:离我太远了。这是一部好电影,但不是一部平易近人,也不是一部你可以去亲近的电影。

拿前段时间大火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举例,单单在B站上就有60多万的播放量。

也不时出现诸如“想嫁”、“表白男神”等等的弹幕。

这种同为匠人匠心的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欢乐与钦佩,是《百鸟朝凤》完全没有的。《百鸟朝凤》的核心,是悲哀,是民俗即将失传的痛心疾首。

这是一部好电影,可是看得很难受。

在方励“跪求”以前,《百鸟朝凤》的排片确实非常低:在排片最高的首映日,也只有区区2%的排片,之后更是下降到了1.2%。

《百鸟朝凤》全国院线排片比 数据来自猫眼专业版

我们来对比一下《美国队长3》的排片

《美国队长3》全国院线排片比 数据来自猫眼专业版

首映日排片比占53.7%,之后两天不降反升,即使在上映十天以后,以后占据了42.7%的院线排片。

院线排片是一种纯商业行为。出于商业目的,给某部电影多少排片,不是由影院经理决定,而是由市场决定。

就像我非常厌恶的《小时代》系列,影片素质底下价值观崩坏,依然不影响他的大规模排片,因为他“有市场”,可以给影院带来商业价值。

而情绪低落,定位小众,可以说完全不顾市场的《百鸟朝凤》,很明显不会给影院带来多少观众,更不能让影院赚钱。


这个时候影院将更多的排片留给其他卖座的电影,完全合理。

“出品人下跪磕头求排片”,太损艺术家风骨(是的,这部片子可以用艺术品来形容。同样是因为太艺术太文艺,所以不卖座),是乞讨,是另一种道德绑架,让人嗤之以鼻。

我相信如果吴天明导演健在,也是不乐意见到这种事情的。一名伟大的电影工作者,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一个有尊严的人,在做出一件伟大作品之后,会以这种方式求乞大众的“支持”么?我相信你和我一样,不会如此认为。

这一跪一磕头,是打在《百鸟朝凤》与吴天明导演脸上的一巴掌。


同时影片的营销也很拙劣

「中国队长VS美国队长」,「泪奔:制片人下跪磕头求排片」等等,无一与影片本身素质有关,强跟热点,卖弄悲情,搏眼球,与电影本身传递的价值观完全南辕北辙。

其中不乏一些十万加阅读的文章,可是又有多少人在看了这些文章之后去影院支持这部电影?

我算一个,又不算。

我是在这些文章爆发之后去看的,但不是因为这些文章去看,而是在看了一些真正的影评,做了功课,对这部电影本身的素质有了足够的了解与信心才去的。

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值得一看。

不要因为有人「下跪」,就去支持他。
更不要暗示自己,「下跪」可以解决问题。

「下跪」不能解决问题。
「磕头」不能解决问题。

站起来,像真正的艺术家一样。
站直了,像片中的唢呐老人一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依然昂着头,即使喷出最后一口老血,用尽人生最后一口气力,也要去捍卫守护了一生的文化。

这才是这部电影应该有的姿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