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新作《我不是潘金莲》正在热映,朋友圈里对这部电影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有人说女主李雪莲真是个内心倔强、坚韧不屈的人,有人说这是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有人说这个演员演得很棒,但也有人说着拍的什么玩意儿。
其实一部电影引起争议很正常,本来就是什么人能看出个什么效果的事情。
不过听说为了这一部电影,冯导不惜和首富撕了一场,于是禁不住好奇心,赶去看了一场。看完之后,心潮澎湃。
这部电影如此荒诞,却又如此真实的还原了我们生活的摸样。
电影里发生的事情,到处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真实的影子:婚前X行为、想要个二胎、为了房子而假离婚、假离婚被弄假成真、攀亲戚送礼贿赂、上访、截访、政府开会、官员办事、……
李雪莲为了自己的事情不屈的抗争着,努力的去上访;各级的官员也曾真的想为她解决问题而努力着,同时也为了李雪莲上访的事情头疼着、阻拦着;
赵大头也真心真意喜欢着李雪莲,但是也为自己孩子的前途着急着,屠夫只是想和李雪莲那个,而明目张胆的提着要求;果农只关心自己的果园,哪管别人的死活。
整部剧既表现了官场的情况以及官员们对这个事情的处理情况,也反映了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各自心怀不同心思而做出的不同行为。
李雪莲因为想多生个孩子,再加上可以分一套房子,就不惜怂恿丈夫假离婚;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假离婚成了真离婚,房子分到了却住进去了另外一个女人。
不甘心的李雪莲就不断的为自己伸张冤屈。一路艰辛却又感觉是那么活该。
国家政策是因为迫于整体形势而做出的一些决策,比如计划生育,是因为人口膨胀形势下不得不做的一个限制性决策;而分房政策,也是特殊情况下为了照顾单身人士能够有房结婚而做出的临时性调整。
不符合条件的李雪莲想钻政策的空子而多获得利益,最终却是赔了老公又折婴——老公娶了别人,孩子还因为自己的折腾而流产了。
李雪莲吃了自私自利的亏,其实也吃了不懂法的亏。
因为贪图私利,所以想着钻政策的空子;因为不懂法,所以拿法律当儿戏。
假离婚、上诉、一根筋的认为当官的贪赃枉法不主持公道……
各级政府官员起初是没把李雪莲的事情当回事的。
本来在法律上而言,这就是一个小小的离婚案件。
没想到却因为法官基于法律事实清楚是情况下快速结案,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后居然小事变大事,最后甚至惊动到北京,直到被撸下来一串官员才让下一任的各级官员产生了不小的恐慌。
然而虽然大小官员人人重视,却发现根本摸不着头脑:李雪莲离婚事实清楚,咋还这么闹呢?
本来就只是一个”离婚“的小小的案件,在各级官员眼里却已经变成一个”上访“的严重问题。
其实大家都是想解决问题,但是由于二者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造成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只能是风马牛不相及,根本打不到点子上。
我们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却从不去详细宣传普及;就好像指定游戏规则的人不公开游戏规则,那也难怪玩家们会依着自己的性子去胡作非为。
就像市长在电影里说的一样”这件事本身,本来就是这个女人不占理的事情,却为什么能把大家搞得那么狼狈呢?“。
其实李雪莲说出了答案:”你们和牛不一样,牛不让我继续去上访,它是真心为我着想的;但你们不是,你们只是为了你们头上的乌纱帽而已。“
看问题的角度出现了差错,导致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现了问题,从而小事酿大祸。
因为官场的僵化思维,处处都是着眼于所谓”大局“,形势所逼导致人人眼睛朝上看领导,唯领导之命为尊,却忽略了群众生活的真实感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了一句空话套话。
而实质上,真正解决好下面的事,上面的位子才坐的安心啊。
心是好心,好心却办不成好事儿。我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去揣度别人的心思,所以各级领导都片面的认为李雪莲那么的坚持就是偏执,就是故意闹事,就是刁民!
可是换位思考一下,李雪莲心中又何尝不是充满了委屈:我只是想把假离婚的事儿弄个清楚,你们却一个个不负责任的办案,推脱了事,还阻拦我伸冤!
生活中的我们从来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却很少在乎别人。
李雪莲如此,十几年的告状生活无不是在利用别人、憎恨别人中度过,只顾得自己的委屈和清白,却不知道感恩那些帮助她的人,也从未顾及别人的生活是如何继续。
自己提着腊肉去贿赂的把杆打不着的亲戚、拉下马的史县长和那些领导……甚至于自己的弟弟,都想要他帮忙来杀人。
赵大头是这样,明明是真的喜欢李雪莲,是真心想帮她一把,让她抬头看看生活里的美好。却偏偏贾聪明做利益勾结,只看到自己儿子的前途,不顾忌李雪莲的情绪。
这也许是生活所迫,却也是毫无底线,注定功亏一篑。
屠夫也是。愿意替你杀人,只为了要了你的身子。至于你背后的冤屈、人间的正义、廉耻之心统统都没有。
这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看似你情我愿公平合理,却又那么冷血无情。
果农更是冷漠。陌生人的生命在他眼里毫无意义,甚至还要利用别人的死亡来打击一下自己的对手。
李雪莲都要上吊寻死了,他没觉得有多大事儿,不关心为什么寻死,也不在乎生命是否重要,更不用说是劝解人生,救人一命了。
还好,世上的事情却偏偏那么奇怪,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果农的一句:何必在这一棵树上吊死,没有让李雪莲换一颗树去死,反而是一语解开了她的心结。
李雪莲又看到了生活的光芒,未来的希望。就如她那一头波浪发一般,生活从此生动活泼。
只是不知道,李雪莲在自己生意兴隆的饭馆里看到那个史厂长,也就是被自己连累的曾经的史县长之后,会有什么心情。
是感叹命运无常?还是会心怀内疚?她内心可曾感恩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