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由一场奢华婚礼想到的

来源:二三娱乐

前一篇文章写好了以后,我的内心平静如水。然而,这两天,无论是看一眼电视还是浏览一下朋友圈,无论是读一读报纸还是到网上查一查资料,我都受到一些新闻和文章的刺激,这些方方面面的刺激在我的大脑中相遇、冲撞、激荡,于是,我的内心无法继续平静了。

所以,只有把我的想法写出来,我才能睡个安稳觉。

看过黄晓明演过的电视剧,觉得还不错;也看他做过娱乐节目的导师,印象还蛮好。不过,他这个高调奢华的婚礼,我实在不能理解。即便真的有很多很多的钱,好像也不用租用上海展览中心来举行婚礼吧?仅仅布置的花饰就用了法国的200名园艺师,两套衣服就35万,其他奢华的东西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想必微信朋友圈大家都有看过。

我想到了昨天去亚马逊找书的所见,现在想想心里还隐隐作痛。

我想买《岛上书店》这本书来读读,上面有一段介绍文字,说译者孙仲旭去世前,曾把400万字的译稿拿给儿子,说:“这是我留给你的唯一财产,以后卖了就回老家买个房子。”儿子非常诧异地问:“我们为什么不在广州买房子?”孙仲旭说:“译稿都卖了,在这里连个卫生间都买不起。”结局是只有41岁的翻译家因为抑郁症而自杀了。他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译者,虽是业余做翻译,但一点也不马虎。一位青年作家说:“读过孙先生五六本译作,受益很多,广州见过一次,是一个谦卑之人。”

他做翻译的稿费很低,即便日夜辛苦劳作也不能使家人过上好一点儿的生活。

做翻译是一种生活,这个工作不是谁都可以做的,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外语水平,难道真的就比一个娱乐明星差多少吗?哪一个当红明星演一集电视剧不是几十万的片酬?

其实,每一个职业都应该受到重视,不论是农民、商人、官员、士兵,还是知识分子、明星、科学家,都应该是通过自己的本事和劳动来获得报酬,即便是有差距,我以为差距应该不能太大。

放眼我们周围,至少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大多数是研究生、博士生,读了那么年多书,工作也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但有几人能够买得起房子?

一个师弟博士毕业,一年前结婚了,一直租房子住,除去房租,每月能剩两千已经不错了,小两口省吃俭用,什么都不敢买,生活过得清汤寡水。前一段时间买了房子,我一听连忙恭喜,之后问他,在哪里买的?他说在金山化工区附近,那里房价便宜些;可是,以后上班真的好远啊?他苦笑,没办法,早起晚归呗!这个房子的首付还是双方父母资助的呢。市区房子太贵了,干到退休也买不起。我的心里沉重而酸涩,这就是目前80%大学毕业生的生活现状!

类似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我在想,为什么在我国,知识分子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收入完全不成正比,倒是那些娱乐明星开着豪车、住着别墅,满世界风光无限!

两个明星结个婚全民为之欢呼雀跃,媒体忙得不可开交,微信朋友圈为之刷屏;我们那两位得了诺贝尔奖的莫言、屠呦呦,也没见得这么受重视嘛!

实话说,我们国家真的还没有那么富裕,我们大多数人还没有实现安居乐业,我们的各个职业之间的劳动付出真的没有那么大的差距。每天不顾身家性命加班的是不敢结婚生孩子的白领,是没有劳动保障没有福利的农民工,是安贫乐道享受精神生活的广大知识分子﹉﹉

我没有嫉妒之心,也不羡慕别人的幸福,但我想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舆论价值观,给我们的孩子一个积极正面的引导。应该看清楚,我们国家还有很多贫困的人需要帮助,我们崇尚的应该是知识、是勤奋、是适度的消费,而不是其他的什么。

对于任何一对新人,我都会祝福,不管他们属于哪一个阶层,哪一种职业;我想我们是不是都能理性一下,追求我们应该追求的东西,任何头脑发热的盲目崇拜都会使人丧失理性,失去美丽的精神家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