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十五】《活着》,好好活着

来源:二三娱乐

为什么  活着?

为   什么 活着?

怎么活着?

从昨日的基乐考试不顺心到今日考完口试的部分,整个人紧绷的弦终于可以松一下了。这两天因为熬夜导致实在没有睡意,便“偷”时光罅隙一气呵成把《活着》还差一半的文章读完了。几个小时里,随着福贵经历着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疼在心里,也怜在心里。

这本书,读完有很多想说的话,一个个想法就像泉水一样井喷,但是想写在文档里却思路错综复杂,不知从何落笔。

读完全文最初的想法,关于作者有话要说。我在作者余华的身上仿佛看见了鲁迅先生。书尾说他原本是一位牙医,后来才做上了作家的活。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他想用文字去唤醒一群人,甚至是唤醒一个时代。现代人总是把他比作是一位战士,用手中的笔作枪,给那个沉重的时代一击惊雷。(虽然后来读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后看见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鲁迅先生。)而余华,他用再朴素不过的文字描写出福贵的一生,令人震撼,令人动容!不知道是什么生活使作者赋予人物这样平凡却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隐约记着某节课提到过杨绛先生认为作家的职责就是反映苦难。而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有别人没有的。

文章中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离开对于他是何种的打击啊。最后他把自己买的那头牛取了和自己一样的名字,许是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吧。不知道后来福贵过得怎么样了。亲人的离世真算是人生四大悲之一了。记得去年亲身体验过一次,当时就是两个字:绝望。好在后来想开了,身边人总是会离开,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可能只是为了教会你一个道理,亦或只是一个路人。

人生在世也就这几载,光阴荏苒也就几多年。

岁月倥偬,愿一切安好。

突然冒出一句话,不知道放在这里合不合适。

子欲养而亲不待。

道理都懂,怎么做心里有谱,共勉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