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虫寄居部位
•常在皮肤的同一区域共存
•集中于脸部、颈部、前额、鼻部、外耳道等皮脂分泌旺盛的地方。
•在眼部,毛囊蠕形螨寄居于睫毛毛囊,而皮脂蠕形螨则寄居于睫毛皮脂腺和睑板腺。
•除虫卵外,蠕形螨各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活动能力,他们昼夜均可爬到皮肤表面。
•毛囊蠕形螨以10:00-18:00为逸出高峰。
•皮脂蠕形螨则在22:00- 2:00逸出最多。
蠕形螨是否传染
•新生儿身上没有螨虫
•20岁以下人群发生率只有4%
•70岁以上人群基本100%有螨虫
•蠕形螨感染具有传染性,临床观察发现,睑缘蠕形螨感染阳性的儿童,其父母或与其密切接触的亲属中,睑缘蠕形螨阳性率也很高,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污染的物品来感染人体。
临床表现——症状
1. 反复发作的眼边红痒;
2. 眼干、眼烧灼感、异物感、畏光、分泌物增多;
3. 可伴有反复睫毛脱落;
4. 重者累及角膜时可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
除了以上眼部的改变,蠕形螨感染患者还常伴有痤疮、酒糟鼻、脂溢性皮炎等皮肤改变。
临床表现——体征
1.睑缘充血、脂栓、角化, 睫毛脱失、乱生,睫毛根部袖套样物附着、鳞屑、溃疡、结痂,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睑缘炎,干眼的表现。
2.睫毛根部有袖套样物附着的睑缘炎患者,蠕形螨的检出率相对较高。
治疗前蠕虫感染情况:睫毛根部查8见6,睑板腺开口查8见2(图中标红处)
治疗后蠕虫感染情况:睫毛根部查8见6,睑板腺开口查8见0(图中标红处)
螨虫的危害
蠕形螨睑缘炎可合并较严重的角结膜并发症。虫体数量较多、睑缘炎性反应较重时,炎性反应可以累及角膜、结膜,表现为角膜周边基质浸润、病灶处上皮点片缺损、新生血管长入、球结膜充血、睑结膜乳头滤泡形成等。而当患者就诊时,临床上往往只关注角结膜病变,而忽略其病因,多当作病毒或细菌感染治疗。在此种治疗模式下,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症状好转,但很快病情反复,病变迁延不愈,最终导致角膜溃疡,形成角膜云翳或白斑,对患者视力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治疗方法
1、茶树精油护眼贴
茶树油可以清除鳞屑,诱导螨虫迁移出毛囊,成分中含有的松油烯-4-醇可有效杀伤螨虫。此外,茶树油还可以破坏膜结构,刺激细胞自溶,从而改变细胞的形态,起到抗细菌、抗真菌的作用;在不影响抗炎症因子分泌的同时,可减少炎症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使相应的睑缘和角膜结膜炎性反应均明显减轻。
2、IPL强脉冲光
TFOS 2017年全球新版干眼诊疗指南(DEWS II)推荐IPL强脉冲光是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蒸发过强型干眼的有效方法。
精确“引爆”血红蛋白封闭毛细血管,抑制炎症因子传播。同步杀灭微生物(细菌、蠕形螨),消除睑板腺功能障碍的诱因。
刺激细胞复苏萎缩的睑板腺,恢复睑板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