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着《少做一点不会死》,我想起了之前听的一个分享,“如何更高效的利用时间”。
一个倡导一心一意,即使是吃饭也应该专心,即使是跑步也应该全情投入。
一个是倡导一心好几用,吃饭的时候同时看着学习视频,跑步的时候听音频课件。
怎么办?
好像都有理,该听谁的?
听适合自己的!
这就像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习惯,而不同的大师方法不同。
比如村上君强调要日更,要保持练笔。
而前两天看到教主在《知识变现》里却说,写作一定不要多,要保证质量,并不倡导每天都写。
其实这样看似矛盾的观点挺多的,因为每个人的习惯和个性都不同,导致每个人总结出来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
那么,到底是每次专心的做一件事呢?还是同步进行好几件事呢?到底哪一种方法才是提高效率、改善生活、让我们获取快乐的方法呢?
试一试吧,凡事总要试试才知道嘛!
比如我就试过了一边跑步一边听音频,结果发现,只能听放松或轻快的音乐,而知识类的音频在跑步的时候听,会跑不好步,也学不好习。
而专注、沉浸于一件事情最适合我,因为真的即使是吃饭,我也喜欢就那样安静、全心全意满足的一口一口享受美食。
好几次因为时间紧,一边看视频一边吃饭,结果感觉食不知味,好像白白浪费了一碗饭的美好。
所以,适合的就是美好的。
不管你获取的信息有多么的矛盾。只要你切实的实践一下就会有结果。
不管是什么方法,都是为了我们生活的更加快乐,如果你用了别人的方法,自己很别扭,很痛苦,一定不要马上否定自己,因为有可能是这个方法本身的问题,你不用纠结,放弃就好。
就像我看到教主在书里说,不用每天都写,重要的是提高质量,我会因此放弃日更文,拉长写作时间,以提高我的写作质量吗?不会,因为我知道如果不日更,我只会写的更差,我更适合Scalers君提倡的一千天持续写作。
为什么我在看书看到这段的时候就直接舍掉了,是因为我在看到这种方法之前就已经试验过了。
在1000天持续写作之前,我有一段时间就是为了保证质量,放弃了更文时间的限制,结果质量不升反降了。因为缺少练笔,很多东西即使想到了却表达不出来。
所以不要怕信息不对称,看的东西多了,实践的多了,自然就有了适合自己的选择。
怕只怕你只知道一种方法,而那种方法并不适合你,而你却放弃了新的探索,因而困住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