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是我许多年前的一部旧文,今天终于把它写完了。8月19日开始在简书上连载,尽管读者不多,但我仍然有许多收获和感慨想一吐为快。
首先,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想写一部小说和写一部小说之间有很长一段距离。小说的谋篇布局,深入的细节描写,都需要作者有广泛的阅历的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没有一定的功底不能完成。
其次,耐得下心来。一部小说的完成,需要日积月累,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坚持每天写一点儿,熟悉自己的人物,不断的跟他对话,完善人物性格,给他安排一个合理的情节,让人物带着你走。
要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体验不同的人生,接受许多人物的不同。在简书上的一篇文章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印象深刻。他说在写小说时,最怕所有的人物都是作者自己的影子。我过去的思维中,凡是不入我眼,跟我的想法不同的人,我都不能接受,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内心是封闭的。
这次书写过程中,总有这样的警惕,但想要塑造不同的人物,却发现自己很匮乏,对不同的人物根本不了解,没有办法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思考事物,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单一,完全没有发现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有许多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写作,要打开自己,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观察生活不能隔着玻璃罩子。
这篇小说是许多年前写的,当时设定的主题很大,农村生活的变迁,一代人的兴衰,几家人的爱恨情仇等等,觉得自己能写出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著作。
(让我捂会儿脸,你也可以笑一会儿)可是写了一半儿就搁下了,不记得当时因为什么原因搁下,但我了解自己,那时的状态,我根本无法完成。
所以搁下了,一搁就是将近十年。在谈写作的专题里,我看到许多作者谈到了心态。停笔将近十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调整心态,接受自己。接受对自己的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的不足,驾驭小说结构的能力的浅薄,不再去羡慕别人的生活,我有自己书写时的快乐。
停笔十年,忙忙碌碌。偶然的机会,和一个朋友聊天,想起了它。在自己生活接近无路可走的时候,想起了这半部作品,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的时候,想起了将它写完,将我即将干涸的业余生活又丰富起来,我的人生又多了一种选择。
这次又提笔,只有一个想法,把它写完,不管好坏。在写不下去的时候,由着自己的思绪瞎编乱造,人物情节也没有深思熟虑,甚至是匆匆结尾,主要的目的是完成它。
8月21日,我写完了,再不想翻看。就我这种完美主义的人来说,我能在其中找出无数的毛病打倒自己,但此刻,我接受了,我体验到一种完成的成就感,就像亲手盖的房子,尽管它破破烂烂,四处漏风,但是我的作品,我就该珍视。
关于《麦地》的人物我也有一些想法。不管你承不承认,婚姻里的女性完全是弱势,女性的付出被视作理所当然、婚姻关系中单方面承担了很多的义务。
“这些女性感觉她们承受不可承受之重,情感上要处理很多问题,同时又要不断寻找新的发现和新的事情做,才能维持美好的婚姻关系。”
“当女性没有得到相等(或接近相等)的照顾换来的回报时,会变得沮丧,甚至心理失衡。”
一一摘自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手记
此刻,当下,我只想到这些,以此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