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林黛玉: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来源:二三娱乐
颦儿

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黛玉的三首诗,“咏菊”被评为第一,“问菊”被评为第二,“菊梦”被评为第三。

今天来赏析《菊梦》这首诗。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东篱”指代“种菊花的地方”

深秋时节,我在东篱边上香梦沉酣。只是当我从梦境清醒过来后,发现连天上的云和月都分不清了。

在“东篱”边上“香梦沉酣”。

这“东篱”和“香梦沉酣”分别让我想起了两个人。

“东篱”让我想起了李清照的那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不过这首词是李清照在重阳佳节因为思念丈夫赵明诚所作。只因心事重重,所以醉酒了在东篱边上沉沉睡去,还沾染了满袖的花香。

“香梦沉酣”不就让人联想到史湘云潇潇洒洒,放荡不羁地醉眠芍药裀的场景吗?

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红香散乱,一群蜂蝶围着她闹闹嚷嚷。(芍药花的别名叫“将离”)

只不过,在黛玉这里,不是芍药花而是秋菊。

黛玉也是心事重重的在这里,只是不知何时睡了过去。

应该是没人发现,不然应该有人来说“仔细着了凉”,然后把她喊醒的。

按照下面的“惊回故故恼蛩鸣”来看,她是听到了“蛩鸣”才醒过来的。

只不过这一梦还是很沉,很深。

以至于醒过来后还恍恍惚惚地分不清天上的云和月了。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我的梦境清幽)让我仿佛登临仙阁,只不过我不是羡慕像庄生那样化成蝴蝶,而是思忆寻找旧年陶渊明先生和秋菊定下的盟约。

梦回仙阁,只因你本就是“阆苑仙葩”,本就是为了还泪来到人间。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通过对梦中变化成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又变为自己的事情,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物化”就是指一种泯除事物差别,彼我同化的精神境界。

让我们耳熟能详的莫过那句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不理解庄子的人会说他是神经病,不过是不理解罢了。

只是真的走近庄子,你可能会爱上天性自由,本色当行,不为世俗拘束,“云在青天水在瓶,饿来吃饭困来眠”的精神境界。

《红楼梦》里妙玉最喜庄子,而妙玉这样的人肯高看宝玉和黛玉,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宝黛”二人对庄子是理解的。

黛玉也是一个“身在沧海心在青山外”的人,所以她平日里的读书作诗也是在找寻精神寄托,追求一种“物化”的境界。

只是现如今黛玉宁可选择去寻找思忆旧年陶潜先生和秋菊定下的知心盟约,而放弃“化蝶”这个想法。

可见她对于陶潜先生和秋菊的情谊是多么地羡慕和珍视啊。

若是在世俗生活中有“晋陶渊明独爱菊”这样的相知相遇,我又何妨要化蝶去不知己身真假,不知己身虚实呢?

所以说,很多时候想要逃离世俗追求“物化”境界,只是因为身在世俗,知音实在是太难寻得。

只不过,在追求“物化”境界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也是到了“忘我”的地步。

但每个想离开的人心里,总是希望有一个可以让他们留下来的人。

尘世若有牵念,也就不至于什么都不在乎了。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依依”是“留恋”、“不忍分离”的意思,“故故”在这里是“屡屡”、“常常”的意思。

从“惊回故故恼蛩鸣”,常常烦恼蟋蟀的鸣叫声把(我)从梦里唤醒可以判断出前一句“看到大雁”是梦中所见。

我睡着了梦见大雁(南归),不舍得看到它们消失在天际。

在我的那篇《林黛玉: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中有提到“大雁”和“蟋蟀”这两个意象。

《问菊》中就有“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看来,她向秋菊问的和梦里见到的都是“大雁南飞”,可见思乡情很切。

只是这“蛩鸣”在清醒的时候听是寂寞凄凉,徒增伤感之情。

就连好不容易做一场看见“大雁归南”的梦境,还要被“蛩鸣”惊扰了思念之情。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清醒的时候我的幽怨能同谁说呢?(没人可以说得),所以我只能把这无尽的情思寄托在衰草和寒烟上了。

值得注意的是“衰草”和“寒烟”这两个意象。

“衰草”不同于“芳草”,“衰草”是“枯草”的意思。

在李清照的《点绛唇·寂寞深闺》中有“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提到过“衰草”这个意象。

“衰草”的枯败之景也容易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枯败凋零,这也正是黛玉对自己薄命的感叹。

她有着对现实担忧的悲观,以至于她在诗作中也无法自欺欺人。

“寒烟”是“清寒的烟雾”的意思,仿佛与世隔绝,总有孤高的清冷之意。

比如王安石那首《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几句: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里面的“寒烟”和“衰草”还是连在一起的意象。

它们固然也让人感受到了衰败与凄凉,只是换个角度来说,纵然这前尘往事皆随流水,但“寒烟”散了还会再聚,“衰草”枯了还会新生。自然界有它永恒的万物法则。

就像李白的那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只是属于个人的时代和个人的生命却是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黛玉想把心事寄托在“寒烟”和“衰草”上,某种程度上也是寄托了一种永恒的情思。

以后,还会有人理解我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