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年来需求文档的进阶

来源:二三娱乐

2015年7月生物学毕业的我进入到一个创业公司,任产品岗位。同学老友相聚,总逃不过一个问题:你工作事做什么?刚开始会洋洋洒洒地描述一堆,慢慢被问得多了,只想微笑地回答:整理需求。

说到需求,不得不说产品人在江湖漂的必备神器:产品需求文档(PRD)。因为是创业型公司,很多事物包括文档也都是借鉴公司前辈和网络上他人的经验,逐步摸索。有幸参与了公司2个版本PRD文档的整理工作,工作中主要参与的事后台网站的设计,得闲把一年来使用PRD的过程、体会记录下来。

我把自己使用、整理过的PRD分为3个阶段。

1.0  需求卡片+需求汇总表(文档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需求卡片

刚进公司时用的是这份“需求卡片”(word文档)。这阶段的需求汇总主要通过excel形式的“需求汇总表”来统计,如下图 。(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会根据需要删减字段。)

需求汇总表

优点:

a、需求卡片基本包含了描述一个需求的必要维度,有助于在整理需求时理清思路;

b、尤其是在刚开始工作时,能够有效地避免遗漏要点,提高需求的完整性;

c、适用于相对比较独立的需求。

弊端:

a、基于Word文档的属性,虽然office可以实现文档共享,在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还是不太便于需求的追踪。

b、后台系统功能板块较多,各功能板块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多,word通过文字、截图的方式在展示各板块之间交互方面不是很直观。

2.0  Axure7.0+新浪云+SVN

后来,和开发、测试、UI的同事沟通,考虑到需求展示和需求追踪的方面的沟通成本,参考网上一些同行在用的模板,开始由word过渡到用Axure制作PRD文档 。2.0版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本组成(背景、迭代计划、修订历史、术语定义、数据统计等),原型。

2.0

优点:

a、弥补1.0在展示上的不足;

2.0

b、将所有需求整合在一个文档中,便于查询。同时,有“修订历史”、“迭代计划”、“术语定义”等板块,便于了解产品的概况。

2.0

c、共享方式便利,点开收藏的网址即可查询已发布的最新的文档内容。

弊端:

a、功能板块太多时,左侧的目录栏会有一些乱,在查找起来较为不便。(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是动态面板用的比较少,存在很多子页面。)

3.0 Axure8.0+新浪云+SVN

3.0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位前辈做了一个加导航栏的PRD,3.0版本也是借鉴了这种形式,在2.0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展示上的优化,并和小伙伴一起就web端和移动端做了2套PRD模板。

主要的优化

1、增加页面上方的导航栏,简介及产品架构可以通过导航栏实现便捷的跳转;增加web端功能导航栏,不用通过最左侧复杂的目录查找,如下图:

3.0

2、更多地利用起母版,3.0中做了一些常用的母版,如登录面板、页面跳转、数据展示、功能板块、手机外壳、键盘母版等等,如下图中的手机模型就可以保存为母版,可保留母版设计的前提下添加到任何一个页面。(真的,母版实在是太好用了!);

3.0

3、另外,基于2.0版本这段时间以来对Axure的使用,3.0整理时对制作Axure原型常用的原型做了收集整理(分web\移动端)。如下图,其中的一个文件。(有一个与在做的产品相匹配的元件库,在原型绘制时来会省心很多。

总结:

需求是在不断沟通中产生的最后妥协。

记得有一位前辈曾经说过:一个好的产品经理用简单的word就可以将需求描述清楚。 渐渐地,我也不再像刚开始工作时那样纠结于需求的表达形式,其实不论是采用口头表述、word、还是原型,只要能够准确有效地传达需求就可以。(但还是想提醒一下,如果在做的是一个逻辑、功能就多的产品,还没有文档记录,最后难免一团乱麻。)

以上是在产品岗位工作一年过程中的PRD进阶,记录下来也算是对这一年工作的一部分回顾,分享出来,还请各位前辈同行批评指正,我已经做好迎接暴风雨的准备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