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计划.4

来源:二三娱乐

“每天读书两个小时”是常见的计划内容,虽然这并不算是很好的计划。计划更看重持续的时间长度和任务的内容;在刚才的这个例子中,时间长度已经有了,但是内容还不明确。看什么书?要看的书和目标关系密切吗?怎么看?检视阅读还是分析阅读,甚至,主题阅读?要做笔记吗?什么样的笔记,是划线、摘录,还是以自己的语言重述或加以扩展?

在能够回答这些问题时,计划就已经开始慢慢浮现了。

于是,我们可以谈谈制定计划的原则了。第一原则是:不要把计划和日程混为一谈。

在制定计划时有个常见问题,就是把计划的时间限制得太死。早上七点十分要做些拉伸运动,七点二十吃早饭,八点开始工作——这不是好计划。

过于严格的计划会损失灵活性,在如今的时代尤为重要。今天我们的生活总是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当计划因为一些原因而不得不推迟或完不成时,往往会对那些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的人们——大概也就是那些还不大确定自己的能力极限的人们——带来些负面的心理影响。因为无法完成计划而带来的沮丧和内疚,往往比完不成计划本身所带来的伤害更大。

日程表往往很严格,因为它往往并不只是涉及到我们自己。公共交通工具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日程而改变,会议之类的事情也是一样。日程表有精确的时间、地点和任务,而对于计划、特别是长期计划来说,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

一份计划的时间跨度可以再大一点;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周计划可能比日计划更常用一些。周计划的好处在于,它可以提供足够的缓冲,以避免沮丧和内疚带来的损害。今天的计划因为客观原因而没有完成?没关系,明天补上就是了。如果是主观原因呢?嗯,明天得再努力一点才是。

但是周计划也会带来些潜在的问题——我们总是会误认为明天的时间会比今天更充裕,周末会有48个不受打扰的小时。当然,只需要记录几天的时间开销就会发现,这种美好的理想错得有多离谱。计划需要在对自己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制定,而如果没有养成记录时间开销的习惯,那么对自己时间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就无从谈起。

不过幸好,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计划并非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也不会带来过于严重的后果。计划总是可以根据对自己能力的逐渐了解而修改,最终达到和能力极限匹配,或者比能力极限略高一点的程度——后一种情况更好一点,因为它可以驱动我们努力去突破极限。突破极限,换句话说,就是成长。

制定远高于自身能力的计划,结果往往是很快放弃。其他人的计划往往不适合自己,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大不一样。理解能力,记忆力,精力,以及体能等等指标,都不会和其他人绝对相同,因此我们只能就每个目标制定出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目标。

在我们成长时,自身的各种能力也都会慢慢提升;其中一些能力只需要几周的训练就可以获得相当大的改善。因此计划不应该是僵化的表格;灵活地改变计划,也是计划本身的一部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