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那个人是你翘首以盼的家吗?

来源:二三娱乐
那个人是你翘首以盼的家吗?

没有生离,只有死别

读《我们仨》至此处时,顿觉十分触动,写读后感我并不擅长,只是整本书读下来,又不自觉拿起了笔。

只当作碎碎念吧

整本书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杨绛对丈夫和女儿的爱与思念。记性总不怎么好的她,却清楚的记得‘我们仨’在一起时的一点一滴,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是在安详中揪着每个读者的心。

杨绛与钱钟书一生相濡以沫,相伴相守,只是我的一辈子,却不是你的一辈子。

爱情与婚姻的最好诠释是什么呢?前段时间在微博上偶然刷到一张图片,图中老头在车站紧紧抱着刚到站的老伴,生怕走丢。两个人看似也年过古稀,双双白头,不免生出一种岁月的感动。

如今白头到老有多难呢?看看离婚增长率便知道了,是因为不够爱吗?当然不是,说‘我愿意’的时候,爱情可以战胜一切,可当初起的激情散去,生活落实在穿衣、吃饭、习惯等问题时,我们的爱情如何延续或者进化为亲情呢?

像我一样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大都收到过长辈们委婉的催促,确实在中国似乎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说到了什么年龄就应该成家或者要孩子等等,而那些迫于各方面压力在所谓合适年龄成婚成家的人真的过得幸福吗,或许不然。

结婚过日子是与对的人一直走下去的一种方式,但不绝对的是通往幸福的途径,换言说,我不认为一个人只要结了婚,就一定会幸福。和对的人结婚比结婚这件事本身更为重要。结婚的前提是要确定一起牵手走进婚姻殿堂的那个人是谁。

杨绛与钱钟书彼此欣赏,钱老评价妻子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著作《围城》还未出版时,杨绛先生作为第一个读者作出了最经典的概括‘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杨绛懂钱钟书,愿默默在背后支持他,让他无后顾之忧。钱钟书依恋杨绛,故而‘从未再想过娶别人’。

杨绛是崇拜钱钟书的,妻子崇拜丈夫一定是婚姻的调和剂,妻子对丈夫的信任、认可、体贴与支持是夫妻双方必不可少的元素。

有他在,就是家。

同时,妻子成为了妻子也不应该失去自己的独立性。我是一个不太闲的住的人,喜欢去做想做的事,接触想接触的东西。杨绛有钱钟书的理解与支持才有了作为著名作家、翻译家的杨先生,两人志同道合,齐头并进,谁也不曾落下谁。丈夫重视妻子的想法并且给予理解与支持,是婚姻中又一不可或缺的元素。

有她在,才是家。

舒婷说,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与你站在一起

我如果爱你,定是相对独立,又彼此相依。

诚然,我没有成为什么伟人或女强人的野心,但女孩子拥有除了爱情之外,能够使自己的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是最具自信的生活方式。

碎碎念着,好像说起了我的爱情观,那么打住折回,引用杨绛先生一段话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相处的两个人对彼此的感情有些笃定的信仰,才能使爱情延续,彼此的每一份全力以赴都会成为每一天中最美好的事情,这是婚姻中最重要的元素。

一路走来,一路走下去。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那个人是你翘首以盼的家吗?

晚安~

杨绛与钱钟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