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问我情商是什么?
就多年的闲书外加二十几余年的观察,给了这位朋友这么个答案:
情商就是心里能常常想到其他人的一种智商。情商高也就是能够保持常常轻松换位思考的能力且非讨好。
前者为对他人情绪的管理,后者是对自我情绪的管理。
情商(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和环境息息相关。
对他人的情绪管理
在什么时候我们会去管理其他人的情绪?
答案很简单:是在我们和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 也就是说话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莫名其妙的就把别人给得罪了如果我们能够反应过来,说明我们情商还有救;然而如果你半天都没有反应过来,还一直纳闷为什么别人对你的态度有了变化,这是病,得治。
比方说发个朋友圈黑一下那些集五福的人都是“吃干脆面长大的 ” ,在不经意间,你就得罪了很多人。 可见说话之重要。
又一次因为一本书的颜值而买一本书。
所谓情商高,就是能在不讨好的前提下让人觉得舒服。7个突破8个关键技巧,主要观点就是说话不要直言不讳,换位思考以及选择合适的措辞。
关于说话,想到了一个有名的故事:
话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少年时放牛,给有钱人家打工,甚至一度还为了果腹而出家为僧。但朱元璋胸有大志,终成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有一天,他儿时的一个伙伴来京求见。朱元璋很想见见旧日的老朋友,可又怕他讲出什么不中听的话来,犹豫再三,总不能让人说自己富贵了不念旧情,还是命人传了进来。那人知道朱元璋从小就是一个爱面子的人,于是一进大殿,即大礼下拜,高呼万岁,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他说得动听含蓄,心里很高兴,回想起当年大家饥寒交迫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情形,心情很激动,立即重重封赏了这位老朋友。
此后,因为这个人深知朱元璋的脾气,说话总是能够说到他的心里去,所以很得朱元璋的赏识。后来消息传出,另一个当年一块儿放牛的伙伴也来京面圣,见到朱元璋,他高兴极了,生怕皇帝忘了自己,指手画脚地在金殿上说道:“我主万岁!您还记得吗?那时候我们都给人家放牛,有一次我们在芦苇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了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结果把红草根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吞下一把青菜,这才把那红草根带进肚子里。”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最大的心病就是怕人提起自己卑微的过去,见这位儿时玩伴竟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这么说,龙颜大怒,喝令左右:“哪里来的疯子,来人,快把他拖出去斩了!”
同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真是因为这两位小伙伴的情商高低而产生了不同结果的命运。也就是前文讲的,管理其他人情绪的能力!
如何修炼?
很简单的四个字,换位思考。
在英语里这四个字直译成中文是站在别人的鞋子里思考。 非常形象,只有站在别人的角度,我们才能明白和懂得更多。
这就是情商,能够考虑到别人。但当我们考虑到别人时,我们也就影响到了别人的情绪。
当然,反之亦是。
你的岗位或身份需要你严肃反而你选择了讨好和诙谐,这也是情商低,为什么? 因为你没有管理自己的情绪。
管理自己的情绪
总是不经意间就去讨好,渐渐就失去了主见与断决力。 这恰巧是成为最好自己的关键能力。
如果你去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讨好与被讨好的双方都是痛苦的。 我们常说的情商常常只顾及到了前者而忽视后者,这是本末倒置。
我们必须首先管理我们自己的情绪,我们才能更好得影响和管理其他人的情绪。我们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当我们认识了自己,我们将会更好得认识别人,认识这个世界。
总结一下:
只有当我们与自己和解,我们才能更好得管理自我的情绪,进而才能更好影响和管理其他人的情绪,也就是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