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林》/ 豆瓣评分8.9
之前看到一个故事,某互联网高层,终日焦头烂额、烦躁易怒、严重失眠。后来他找到一个法子,睡不着的时候,花半小时把家里所有的杯子都仔仔细细擦洗干净,不要打破,不要留下指纹,不要有残留的水渍。半年后,夜夜能安然入梦。
曾经我有段时间失眠大姨妈失衡,去医院做身体检查,医生边看报告边说,指标都正常没大毛病,然后抬头问我,最近心情是不是不太好?简直直指病症,那时焦虑伤心无解困顿,像10个林妹妹附身一般,见到落花都可以流泪。
我后来找到的法子并不是擦杯子,而是每晚练瑜伽,动作不标准没关系,但不能偷懒,不能动作跳跃,不能次数不够,从手心到脊背都在冒汗,扎扎实实,1个月后,安然入睡。
试试把“擦杯子”“练瑜伽” 换成“跑步”、“打拳”、“抄心经”“旅行”甚至”码字“,这些故事是不是很眼熟,隔壁张童鞋每天跑步,绍兴路美女老板每天抄心经,那个黑黑的小王又去翻山了吧。
因为人生总是有很多bug,需要修复,而这些都是bug修复的好工具。
《小森林》被很多人称之为日本版的《舌尖上的中国》,因为在这部电影出现了27道日常美食,涵盖用什么原料食材、如何制作、还有这些食物背后的风土人情。
小森林·冬: 1st dish 双色蛋糕 2nd dish 纳豆味的糯米团 3rd dish 冻萝卜 4th dish 柿子干 5th dish 红豆饼 6th dish 面片儿/印度薄烤饼 7th dish 腌菜
小森林·春: 1st dish 天妇罗 2nd dish 冬花味增酱 3rd dish 节节草根 4th dish 野蒜苗炒鲑鱼白菜花意面 5th dish 干炸蔬菜饼/姜汁味卷心菜蛋糕 6th dish 土豆面包
小森林 · 夏: 1st dish 烤面包 2nd dish 酸米酒 3rd dish胡颓子果酱 4st dish 伍斯特酱油 5st dish Nutella榛果酱 6st dish 雨久花泥 7st dish 西红柿罐头
**小森林 · 秋 :******1st dish 通草果三吃 2nd dish 核桃饭 3rd dish 洋葱醋腌油炸红点鲑 4th dish 糖水栗子 5th dish 番薯干 6th dish 番鸭三吃 7th dish 炒青菜
但在我看来,更愿意把它定义为修复人生bug的治愈系电影。食物是修复工具,修复的是女主自带的人生bug:被抛弃。这27道食物,照亮女主心里挥之不去的被抛弃阴影,找到探寻属于自己生活的勇气,最终带来希望和坚毅。
影片开头是一段不急不缓的开场白,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小森是位于东北地区某个村庄中的小村落,这里没有商铺,只是购买必需品的话,可以去公务所所在的村中心,那里有农协开的小超市还有几家商铺。去程基本是下坡路,自行车大概要半小时。不过回程要花多少时间呢?冬季因为下雪只能步行去,不紧不慢的话要走上一个半小时吧。不过大多数居民都是去邻镇的大型城外超市购物。我去那,来回要花上一天时间。
之后出现市子(女主)在山路骑行的背影,上坡费劲需要用力,山路两边是茂密的绿树,空气中弥漫山里的雾气,除了若隐若现的山鸟声,还能听到年久自行车发出“咯咯吱吱”的声音。整部剧的画面风格唯美程度堪比《情书》。
市子的身世和成长经历是一条暗线,伴随着食物,断断续续的出现。没有父亲,被同学唤作野猴子。高中某天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尝了口炉灶上带着的冬花味噌酱,说了句“糖放少了”之后,发现母亲不见了。这是比从小没有父亲更甚的被抛弃,就像原本手上握着的风筝,突然断了线,杳无音信,但是手上还留着线轴。这个线轴就是关于母亲的所有记忆以及离开的事实。不舍得扔,因为记忆太美好,但又时刻提醒着自己被抛弃的残忍事实。
市子选择离开小森,试图通过逃避地理位置而解决bug,无果又回到小森。之后循着线轴留下的记忆,和食物相处,和小森相处。插秧,锄草,摘菜,腌萝卜,淘米,发酵面粉,酿米酒,调酱油,在每个季节,和应季的食材,做扎扎实实的互动,探索属于自己的食物制作。在小森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中,食物像熨斗一般,辅以时间的功效,安抚和平整了市子内心深处的bug。
影片最后市子跳着祭神舞蹈,眼中闪现着光芒和坚毅。关于生活,她寻到了和母亲不一样的路,就像她曾经寻到了关于土豆关于双色面包等食物,和母亲不一样的制法。
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从出生起就自带人生bug,在成长和老去的过程中,还会冒出新的各式bug,你不能假装看不见,因为它们能量无穷不容无视,也不能借他人之手只能亲自上阵。所以说,人生是趟修行,除了要打怪兽,还要修复bug。
《小森林》提供了一种人生bug修复的最佳实践。也许你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