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其实,你并不用非得变成最优秀的那个人

来源:二三娱乐

【1】

我家娃 花生 从4岁开始,就特别有好胜心。

吃饭的时候,如果跟他说:“我们比赛看谁吃得快吧!”他的速度就一下子变得飞快,塞得满嘴都是。

我在开车的时候,他会不断地催促:“快开!超过前面那辆红色跑车!”

有一次,带他爬山,他一路爬一路加速,中途累到几乎崩溃,却一直不肯停下来休息。
后来才明白,他在爬山的沿路上,总是看到有人在他前面,于是他发自心底地想要超过前面的人……

看着他好胜的样子,真是好气又好笑。

但是,有一天我换个角度考虑小孩和成年人的区别时,突然觉得细思恐极:

成年人认为,无论你怎样努力,总会有人比自己更牛逼;

于是成年人告诉自己和他人——人比人气死人;

甚至劝慰自己和他人——我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

当听到“小孩子才看输赢,成年人只看利弊”这句话时,成年人觉得——“哇噻,好有道理好深刻!”

到底是输赢真的不重要,还是岁月磨平了人们性格中的棱角?

一时间,我竟无言以对……

【2】

跟小孩相比,成年人更容易被周围的人和环境影响:

当你的身边充满了“奋斗·努力”的人时,你周末睡个懒觉,都觉得对不起人类发展;

当你的身边充满了所谓身心灵大师的时候,你不能做到睹物动情,都觉得自己是个冷血动物;

当你总是听到同性恋的信息的时候,你也难免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那扇门,门何时打开……

进而——

当你发现股市冲上5000点了,所有人都在谈炒股的时候,你也跃跃欲试,然后在高位被套牢;

当你发现房价越来越高……神马?还要限购?!尼玛,赶快买买买!……神马?要加价?那也要买啊!

……

“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反正我不要被落下!”

集体的狂欢,就这样开始了。

但你自己的思考,又是怎样的呢?

【3】

“做最好”、“不能比大部分人差”这些思想,从每个人上学的时候就开始了。

一个班里不同名次梯队学生的心态通常会是:

第一名只有一个,我得比他们都厉害才行!
算了,第一那厮太牛逼了,我能稳定在前5名就好了。
80分万岁,好歹我在中上游!
班里超过一半的人分数比我低呢!
还好,名次排在我后面还有一些人。
哈,我幸好不是最后一名!
下次起码要超过至少一个人才行!
……

发现没?都是在跟别人比较的。

跟别人比较总是会很累的,这一点,相信每个人都有足够的体会。

看看:某个牛人群集的微信群里,今天出现两段这样的话:

跟别人比,真心让自己焦虑。

其实,你并不用非得变成最优秀的那个人。

毕竟,“优秀”是个模糊的概念。在这模糊概念的驱动下,你往往会寻找一个遥不可及的对标人(例如马云爸爸),然后定会发现自己一时间不知道从何着手,甚至毫无头绪。

看到别人的“优秀”:

你会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恨不得一天能有36个小时;
你总会觉得自己的进步总是不够大、不够快,想以一己之力去对标所有人的成功,看到别人得名的时候,你觉得好紧迫,看到别人得利的时候,你觉得好穷迫;

那么慌张,那么无助……

换个角度考虑一下:
如果在不去跟别人比较的前提下,你自己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你正在做的,哪些跟这个目标无关呢?
朝着这样的目标,你做过什么呢?你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路要一步一步走,饼要一口一口吃,先定一个容易完成的小目标(比如赚他一个亿啥的),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它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