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黑泽明《罗生门》:每个人的话都是自我利益的谎言

来源:二三娱乐

一个烧脑的“武士死亡原因调查”

01 已知案情

武士带着妻子在赶路时,武士被害,武士妻子遭到强暴。

捕快抓到一个行为异常的嫌疑人,极有可能就是凶手。

02 相关人物

嫌疑人、死者武士、女子(武士的妻子)

03 供词
1、嫌疑人的供词

本来我不想杀死武士,但女子被我强暴后,哭喊道:“你死,或是我丈夫死,两个人必须有一个得死,我不能在两个男人面前,受这样的侮辱。两个人中,我跟活下来的一个。”

电影《罗生门》

于是,我只好和武士决斗。不过,我也不愿用那些下三滥的手段。我的刀在第二十三个回合,刺穿了武士的胸膛。

2、死者武士借巫婆之口的供词

我的妻子太坏了,不想我活,叫盗贼杀死我。

而盗贼察言观色,一脚踢倒妻子,妻子顺势逃走了。

最后,盗贼也逃走了。竹林中只剩下我一人。我用妻子丢落的小刀,刺入自己的胸膛。

3、女子的忏悔

被盗贼多襄丸凌辱的时候,绑在树根下的丈夫目睹了一切。

我看到丈夫眼中发出的一股无法形容的光,那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悲哀,有的只是对我的轻蔑!

电影《罗生门》

“事已至此,我不能再同你一起生活了。我决心死,不过你也得死。”

我像做梦似的一刀捅进丈夫的胸口。

然后,我就昏迷过去了……

04 每个人的话都是自我利益的谎言

案件的真相是什么?究竟谁是杀死武士的真正凶手?每个人都有可能。每个人的话语都是以自我利益、自我尊严为出发点的谎言。

1、嫌疑人的谎言

嫌疑人强调,自己原本并不想杀害武士:

“本来我不想杀死武士。”

嫌疑人强调,自己是凭借出色的实力,打败武士(日本武士看重剑术和武力):

“我也不愿用那些下三滥的手段。我的刀在第二十三个回合,刺穿了武士的胸膛。”

2、死者武士的谎言

武士是否是不愿承认自己被嫌疑人打败,从而维护自己所剩不多的尊严呢?

“我用妻子丢落的小刀,刺入自己的胸膛。”

3、女子的谎言

女子强调,自己杀害丈夫,是因为丈夫不仅不能保护自己不被强暴、反而对我充满蔑视。所以,自已要和丈夫一起死去!

“我看到丈夫眼中发出的一股无法形容的光,那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悲哀,有的只是对我的轻蔑!”

“事已至此,我不能再同你一起生活了。我决心死,不过你也得死。”

这个烧脑的“武士死亡原因调查”,出自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中》,后被黑泽明改编为电影《罗生门》。 罗生门

“罗生门”在日本文化中,是通向地狱之门这一鬼谈幻象之说。“罗生门”这一词诞生时便有“生死徘徊”的意味,故而后来演化成事实真相在“真相”与“假象”之中徘徊。

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为了自己的利益,表述证明或编织谎言,最终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难以水落石出。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罗生门事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