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说到区块链的技术设计和系统特性,很多文章和演讲PPT会引用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提出的Blockchain Trilemma即区块链三元悖论:区块链系统只能最大可能拥有下面三个特性中的两个:
在这一理论提出至今的相当一段时间,这都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魔咒。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挖出第一个块,基于POW的共识完全去中心化,数据保证一致性安全,但是吞吐量很低,10分钟才出一个块。按每个块1M计算,每秒的处理速度大概是6.6笔交易。确认一笔交易的完成通常需要半小时左右。
2015 RootStock(RSK)-第一个和比特币双向锚定的开源智能合约平台,每秒处理300笔交易,20秒内几乎可以确认所有的交易。并且RSK使用和BTC一样的挖矿机制。而且.RSK作为BTC的一条侧链,当BTC被转入RSK时将会变成RTC,等值转换不需要任何的交易费用。ZILZilliqa采用拜占庭容错协议(PBFT)在每个分片内达成共识。它的效率取决于网络的大小,而不是计算量,因此可以利用碎片的小尺寸。每秒可处理数千个交易,当节点数达到10000时,可以媲美VISA和MasterCard等传统支付方式,而且支付费用低很多。
2018, 以定义第三代区块链技术的EOS主网上线,EOS网络中DPoS默认使用21个节点来产生区块,EOS Dawn 3.0于4月5号正式发布,BM团队用苹果笔记本MacBook 2.8GHZ i7 测试,仅单链单线程交易每秒可达6000-8000笔。尽管白皮书宣称可以达到每秒1百万的交易量,但由于是21个节点负责打包数据,一直被质疑其去中心化特性。
对以上的几个公链技术特点,可以用下面的图做汇总说明:
现在的区块链技术与当时的情况何其相似,在链式区块账本的基础上,不论如何改变共识,增加资源,最后都很难突破达到大量应用落地的水平。
下面就跟大家介绍现在出现的一个对当前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强大挑战者Hashgraph。它基于Leemon Baird所开发的Swirlds SDK,突破现有技术的限制。
它的两个核心过程是:
Gossip about Gossip, Gossip直译为八卦,这里是指每个节点都会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别人。并且这一过程是异步的,即每个节点接到请求后不必等待区块数据的同步完成。
Virtual Vote,直译虚拟投票。是指每个节点要验证区块数据的有效性,并不需要把所有的区块数据同步下来,通过数据区块的拓扑关系可以进行投票计算和校验。
有了以上2个核心方法,加上区块数据是以Hashgrpaph的形式存储。Hedera得以在白皮书中声称:交易频率可达到百万TPS,拜占庭容错,可防御DDos攻击。是不是就像飞行技术发明了喷气式发动机,突然打开了新的领域。
后续会跟大家展开讲解技术细节和相关代码,敬请期待。
参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