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审美_作者:邵明

来源:二三娱乐
审美_作者:邵明

世俗审美与艺术审美的区别

王安忆曾说过文学太难了。

它难在取材是生活的,但是生活并不是文学,它是在真实的材料基础上进行虚构,表现出来是另一种质感。

王安忆举例《呼啸山庄》,她说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爱”,根本就不是生活中的爱,而是“艺术化”的爱,但是这依然会让我们感动。这是一种常识。

至少这对跟文学打交道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常识。

普通的读者搞不清楚,很常见。

审美_作者:邵明

阎连科有篇文章《艺妓芙蓉》。

书里的女主角芙蓉,她爹穷,但是文化人,死的时候,给她的遗言都是垫在范冲淹文集上写的,但是这个女主角就不爱读书,你就写在《史记》上都白搭。

她妈给她找了个绣花的工作,那老板也喜欢她,说你学吧,一看就有天分,她不学,跑去跟妓女学唱戏。老板的少爷喜欢她,拼命劝她回去,说跟妓女瞎混会混坏,她一笑,我就是爱唱戏,你甭劝我了。

学唱戏吧,唱戏挣的一点钱,还全部买吃的穿的给花光了。梨园行有个高人看她有天赋,专门教她怎么练嗓子学玩意儿,她也不练,后来呢,人家喊她去搭班,她说我实话跟您说了,你们梨园行的苦,我可吃不了,我就爱瞎唱,买吃的穿的就行了。

妓院老板老是想她接客,她只愿意唱,不愿意接客。最后她跟一个男人悄无声息的就未婚同居分手了,也没有捞到啥实际好处。

说实话,看完这个书,觉得这女的挺有意思的,她完全是想干嘛干嘛,对社会主流的那一套“努力啊上进啊”这些玩意儿不感兴趣。

结果我看书评,底下留言全部是:

1.搞不清楚这女的怎么回事?

2.人生不能这么随波逐流啊!

3.你爹妈不是白养你了!

还有N多的质问。

审美_作者:邵明

为什么说,文学本身毫无用处,甚至跟大部分人也无缘呢?

就是因为这世界上很多人都只有一种审美,叫做世俗审美,什么意思呢,就是,从我自己生活经验出发来总结的实际功利性的审美。

我怎么做能得到实际好处?

我怎么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我码字岀书是否能赚钱、成名?

假如我是芙蓉,我要怎么抓住我的机会,过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成功...。

假如我是安娜卡列宁娜,出轨前,我得好好算算,我还有没有回头路?

甚至假如我是潘金莲,我都要在受宠的时候,搞西门庆一点钱,留个底啊。

但是,假如都是我们这样功利,世界上就没有文学了。

文学就是把“实用性”降低,把“禁忌和梦想”放大的一样东西。

在这里,婚外恋也能荡气回肠。

在这里,一个钟楼怪人会爱上一个漂亮的吉普赛姑娘。

在这里,西哥和奶茶妹可以成为网红。

“文学”是人庸庸碌碌生命中的心灵歇息地,在真实生活中做不到的梦,这里也许可以做一做,是一个人身上隐性的翅膀,平常走了太久的路,偶尔想飞了,还可以飞一阵子。

而现在,很多人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成了实打实的实用主义者,已经不再需要“文学”这个东西了。

我们井井有条的活着,有理有据的计划着,一针一线的安排着,规规矩矩的行动着,而且因为这种“计划性”感到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有规划,以及把“文学”划到“有用”的计划部分内。

很多人读点书,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有文化,可以装逼显摆,学习知识,能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处。我们的大学不是正在培养专业对口(市场),就业率高的莘莘学子吗?你不实用还真不行。

有些书吧,还勉强可以误读。

比如读《红楼梦》,如何跟王熙凤学习说话技巧,研究如何避免晴雯这个情商低的问题,也很多人看的津津有味。

而有些书,根本就没法误读。比如《包法利夫人》,比如阎连科的《四书》,比如莫言的《丰乳肥臀》。

审美_作者:邵明

实在是左看右看,都没看出一点可以糅合到实际生活中的可用之处啊,于是,他们开始说这书不好了。

普通的人,这么做,也可理解。

如果是作家,岀版社老总,我就不信作为一个搞文学的人,有审稿权的人,会不懂“世俗审美”和“艺术审美”的区别。如果是在哪特殊年代我相信,文学大师们经常装糊涂,不敢区别。所以那个年代是没有文学的年代,文学的DNA断裂了。

码字者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是要开拓一个新的世界,让大众不但能见识到真实的世界,还要能见识到梦想的世界。只有玫瑰和茉莉一同开放,这个世界才会如罗素所说:“有参差多态的美。”

王安忆和阎连科的两段内容不是我的原创,是从他人博文中摘取的,作者是谁忘了。我借用了作者的思路和有些内容,添加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歉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