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老师讲授的快速阅读方法读了原尻(kāo)淳一的《高效能阅读》第二三章,共60页,用时40分钟。
老师今天讲授的是练习找主题句,把主题句作为线索写出来,即会形成文章的核心。留心并标记关键词,这也是寻找主题句的关键。
第二章 沉迷读书技巧的契机管理----绕道读书和专注的技巧。
将感兴趣的对象从原文转移到人物、主题等周边事物上,然后再从中一点点发觉兴趣。这个主题句就存在于关键词“总而言之”后面,“总而言之”是明显的总结性词语,其后面必然接着总结全文的内容。
文中作者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说的是苏格拉底,他有一个十分凶悍的老婆,经常对他破口大骂,而苏格拉底对此却能镇定自若。如果联想到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你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的哲学思想会不会也带有受虐倾向,这样你便会对苏格拉底的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先从声音入手,然后边重现作者形象,边读书。可以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寻找作者的相关视频资料,增强与作者之间的联系。
在热情陷入低潮的疲劳期,观看演讲(原文用TED)能够重启“求知兴奋”。读书累了,不妨走出书本,听一听现场的演讲,走近作者的人格和人生观,也不失为激发内在动机的好方法。
在读书持续性这一点上,我认为最好的技巧是与作者对话。作者在这里指出的与作者对话的方法是转发其写的文章,或者直接给作者留言。能够获得与原作者直接对话的机会,无疑会激发我们读书的热情。
事先把握作者的读书履历和人际关系,第一个着眼点在于书评,了解作者受过谁的影响,正在以什么方式读什么书;另一点是与作者人际交往有关的日记内容,这是探知作者思维和人格形成的线索。这里作者用了第一点和第二点,很明显地在告诉大家关键点就藏在这个地方。
通过报纸、杂志、互联网浏览作者的采访报道,事先把握关键词。使用这个技巧时,务必遵循“蜻蜓作者本人声音”的原则,不要被自己的主观思想和其他人的评价所误导。老师也说过在买书的时候不要被网上的评论所迷惑,要谨慎判别,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目。
去实地前禁止读书,我觉得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做到像作者这样去实地探查,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最好先合起书,去实地考察后,再用实地的疑惑去撬开书本,这才是真正具有独创性的假设检验。
如果还是觉得翻开书来看很吃力,不妨试试边刷牙边读书,因为集中精力做自己不擅长或不情愿的事,若能通过其他事情分散恐惧意识,痛苦就会减半。
很少有人能在打开书的瞬间就进入专注状态,这就需要一定的专注技巧--举行仪式。这个仪式可以是读书前听一首轻音乐,或者在固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事情。
第三章 读书的环境技巧---求知兴奋×环境设定×实体书店的刺激
第一种激发“求知兴奋”,其窍门在于把知识信息的根源于自己直接联系起来。
首先利用现在的互联网直接与作者对话,这样做可以修正自己的错误认知。这是我们获取正确信息来源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了。
其次要拥有能通过读书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的伙伴。我们的梦想社群,读书会,写作群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伙伴们都以读书写作为梦想,互相学习互相激励,这也是我们坚持读下去的一大动力源泉。
第二种读书环境的设定。
我们可以通过打造身边的图书馆,将自己置于读书的氛围当中,还有可以寻找可以常去的咖啡厅,为自己打造愉悦的读书环境。
第三种提高书店的利用率。
经常在喜欢的书店之间游走,参加实体书店的活动,邂逅“偶得的珍品”,把这种“有缘千里来相会”所带来的喜悦感引入到读书习惯当中,这是在网上购书时体验不到的。
实现上述三位一体的刺激方法,可以刺激你的读书欲望以实现持续性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习惯需要慢慢培养,好的习惯更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就像健康的体魄需要每天锻炼来维持,读书体质也有赖于每天的阅读训练,坚持再坚持,你就会收获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