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友直、友谅、友多闻,是有助益的朋友。友直,是讲直话的朋友; 友谅,是比较能原谅人,个性宽厚的朋友;友多闻,知识渊博的朋友。孔子将这三种人列为对个人有助益的朋友。同时对个人有害处的朋友也有三种:“友便辟”,就是有怪癖的人,有特别的嗜好,或者说软硬都不吃,使人对他觉得有动辄得咎之难的朋友。“友善柔”,就是个性非常软弱,依赖性太重,甚至一味依循迎合于你,你要打牌,他也好,你要下棋,也不错,你要犯法,他也不反对,跟着照做不误,可以说是成事不足,败事也不足。“友便佞”,这种人更坏,是专门逢迎凑合的拍马屁能手,绝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
从字面上看,这节完全在说友道,其实,扩而充之,从广义上讲,所谓君臣之际,领导人与部属之间,都应该属于友道相处才对。
皇帝与臣子以朋友相交的例子很多。像唐太宗与虞世南、魏徵、房玄龄;宋太祖经常微服夜行,到赵普家去喝酒闲聊; 清代的乾隆与纪晓岚、和坤。历史上任何一个新兴时代,领导人与部属之间,几乎都是友道相处。一个单位也是如此。
接下来,提到生活的幸福。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人生最快乐的事情,一是要把快乐建在品行之上,要研究学问,就是懂礼乐,做人规规矩矩。
二是“乐道人之善”,喜欢讲人家的好处、优点。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个方面,但很难做到。一般人都喜欢批评人家的坏处,尤其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喜欢对人问长问短,背后还说人的坏话。所以应该培养道人之善的乐趣。尤其朋友之间,谁无短处?但要多讲别人的长处,宋代名宰相王曾就能做到“扬善公庭,规过私室”。
三是“乐多贤友”。好朋友多有益处,我们不仅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交万个朋友。
对人有损的三种乐,第一是“乐骄乐”,喜欢享受,爱好奢侈夸张的骄乐,包括纸醉金迷,玩弄酒肉之乐。第二是“乐佚游”,就是喜欢不正当的娱乐,任性放纵,包括吸毒等。第三是“乐宴乐”,就是好吃好玩。这些都是生活中对自己无益的作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