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长岁月平静,无事亦是蹉跎。回想过往总有些事和人是在脑中挥之不去的。
今天且说说我长大的故乡一个女神经病的故事。
小萍是我们村里的疯子,是我们饭后闲聊的人物。
她比我大三岁左右,我们还在读小学时她就已经疯了,在她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不知道为什么?据说是她和谁家孩子打架,然后那个孩子的妈妈用什么东西拍了下后脑勺然后便有些不正常了。
过了不知道有多久,她父母才把她送去精神病院治疗。她治疗回来还和我们自然的聊天,兴许是病情有所好转。她眉飞色舞的跟我们介绍精神病医院的护士追着病人吃药那些人总乱跑的这些事情。我们也看不出来她有什么不正常。怎么会被送去那种地方。
觉得她不正常的开始是她没脸没皮的给一个男生写情书。不知谁在菜园里捡到的,一缧厚厚的,一张纸只有三排字,字写的很大,下笔很重,似乎在咬着牙切着齿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在纸上。
大概是“谁谁,我那么喜欢你,你居然不理我,从今往后,我要和你一刀两断……”
然后她就成了村里小孩的一个笑话。
她不上学了也不出去打工,冬天就大门不出的待在家里看电视剧,等天气暖和了就出来游荡。春天,对着一大片一大片盛开的金黄色的油菜花高声歌唱,那时流行“超级女生”,她唱“想唱就唱就要唱的响亮,就算没人为我鼓掌。至少我还能够勇敢的自我欣赏,想唱就唱要唱的漂亮”
【心理专题征文】小萍故事记得她唱的最多的便是这首歌,然后印象深的便是韩红的青藏高原。很高很高的调,我们那没一个能唱上来,她便最喜欢对着那大片的油菜花忘我的放声歌唱。
或者在黄昏,夕阳西下她骑一辆自行车飞快的驰骋在乡里惟一的一条柏油路上。穿行过的轮胎后面掀起阵阵尘灰。
她总自信的对着聊她的村里大人们说“我是我们村,长得最好看的,你们看谁比我长得好看。”当然所有人都当是一个笑话。
如果有谁比她长得好看那就比唱歌,我唱歌肯定是最好听的。
逢人便说她是未来歌星。还说男人看不上她是眼瞎,众人只当笑话,因为她脑子有病。
后来,我离家外出工作了,有一年回来我妈说小萍死了。生孩子死的,那男人是在街上游手好闲的一个乞丐,精神有问题,也没有家。
不知道两人怎么碰到一起的,小萍怀孕时没出过房门,都是家人送饭菜,可能是怀很久才被发现。要生时也没送医院,和还未出生的婴儿一道走了。那个男人来看了一眼又走了然后又折回来要两块钱去搭车。
对于小萍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在村里成了人人谈笑的话题!直至她死去,我仍时常想起她。心中总有疑惑,她真的有病吗?明明看起来是那么正常啊!她只是给村里爱慕的男生写了情书。只是在村里大声唱歌。只是在人前吹嘘自己长得好看罢了。
这世上有不同的人格,却会因某种行为不在正常人之列便视之为异类。
在《1Q84》中,两个孤独的十岁孩子,勇敢的握手,来对抗外部世界的不理解。但是因为转学,他们分开不再相见。他们各自过着勤勉、健康、孤独的生活。很多青年男女各自过着孤独与封闭的生活。青豆设想“有一天,不用去刻意的寻找,他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在我的面前。”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读到这我想起我曾经的一段少不更事的暗恋故事。总觉得人生还很长,总有某一天相见的缘分或者可能性。性格内向的青年男女们,会经常幻想偶遇互相吸引的异性然后开始一段自然的浪漫恋情。但这种设想往往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虽然曾就读过镇上的同一所学校,但在后来的岁月中再也见不到自己曾经暗恋的男生。
小萍那时情窦初开,喜欢一个男生便告之于天下。完全违反了少男少女羞涩的感情观。那时在那个年纪且是在乡下,她的父母觉得她丢人不知该如何引导只觉她有病。小孩子嘛,大人说有病便真的有病了!兴许她真的有一个明星梦,兴许她真的想如同歌词里唱的那样“想唱就唱就要唱的响亮,就算没人为我鼓掌。至少我还能够勇敢的自我欣赏,想唱就唱要唱的漂亮”
不论是人类个体自带的孤独基因还是极力想向外证明自己的胆识者。这都是一种方式。被隐藏的事情或者是情绪并不代表不存在,而拼命呐喊的声音却被当成了疯子。
小萍的思想还没有强大到把控好自己,也没有外在条件来帮助她。最终结果便是中伤了她自己。如果有一个人可以正确引导那时的她,会不会就不会有她后来的悲剧!
我们都是无力而渺小的个体。到底需要多少机缘巧合才能成就此刻独立的人格呢!这一路上需要有人帮助我们披荆斩棘,最怕帮助我们的亲人也成了怀疑我们的对象。那这可能便容易夭折在这人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