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简单明了的向孩子表达你心中的“洁净的生气”
直接了当的告诉孩子:
”我感到生气“
“我感到惊讶”
“我感到难过”
“我感到害怕”
感悟:不夹杂任何猜疑和主观色彩后告诉孩子你的真实感受。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之前曾努力过和你沟通或者给你传达某方面的讯息而你却没有接收到,从而达到误会让你由“洁净的生气”到“不洁净的生气”。
3-10 你还需要告知孩子这么做/不能这么做的原因
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你的感受是一个合格的做法,如果我们能再接着告知孩子不能这么做或者要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那么他们就更能够将你要传达给他们的社会规则、价值观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我们要告诉他们不能这么做的原因,而不是告诉他你不让他这么做的原因。注意这两者的区别,前者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他自己的需求,后者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大人的想法或喜好。
感悟:这个方法需要自己好好揣摩去实践。自己以及家里人说话都是夹杂着我们不让他做的原因,导致他现在不要爸爸,爸爸走开。自己思考过,原因就是我无法满足他左右的要求,并且这样不行,爸爸不让你吃这个(妈妈的原话)。
3-11 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
表达愤怒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们把生气的原因归咎于孩子,我们倾向于攻击小孩;第二个层次,我们注意到生气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让我们的愤怒变得洁净,让自己的表达变得真诚;第三个层次,我们在生气的时候考虑到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潜藏着心理需求,这个时候就让问题走向解决而非只是攻击谴责孩子而已。
感悟: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这让孩子知道我们的态度,但是需要注意我们的说话方式,努力达到第三个层次,现在只是停留在第一个层次,需要总结和揣摩自己的话语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