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溶质质量分数说课稿

来源:二三娱乐

篇1: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

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溶质的质量分数》。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首先教材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本单元介绍了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分别是“溶液的形成,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其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基于前两个课题学习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例如在课题一“溶液的形成”中溶液的组成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起着理解作用。课题二“溶解度”中饱和溶液的概念则启示学生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说。此外,本课题是本册书中唯一涉及计算讲解的课题,也是九年级化学中最后涉及定量分析的课题,通过分析近几年的南京中考试题可发现,溶质的质量分数常联系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有关内容进行编题,可见其重要性。根据课标要求,本课题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是溶质质量分数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具备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能力。

学生情况是教学的依据,此前学生已学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有了定量计算的概念,对化学中存在的计算已经不再陌生。尤其是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质量分数的计算,这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此外,基于学生的有关数学知识与其抽象化思维都有助于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型种类较多,体现了四个量“知2求2”的思维方式,所以只要在真正理解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好各种变换的题型。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其中我最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因为只有在此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本课题第二课时的学习。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重难点:

重点是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我将以主板书的形式暗示学生,以突出重点。通过引导讨论法并结合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下面是我的教学流程:

本节课主要突出“两个公式四个量之间的关系”。我将通过糖水实验复习旧知(溶液的组成)通过问学生“你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糖,水,糖水的质量关系吗?”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要关系式“ ”。通过让学生回顾课题一中溶液与生活的联系,就此举出医疗溶液中各种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对我们的健康乃至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我会回到那杯糖水问学生“你会用百分比表示糖占糖水的量吗?”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学生不难得出本节课的第二个重要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为了巩固学生推出的公式,我将让学生填写书本中实验9-7下面的表格,我则配置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让他们比较颜色的变化,从视觉上刺激他们,让学生对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有一定感观上的印象。之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刚刚填写表格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从而得出解答溶质质量分数简单应用的主要解题思路“四个量,知2求2”。

为了巩固这种思路,我将让学生练习一题有关“生理盐水中已知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一来让学生巩固新知,二来让学生感知溶液与生活的联系,三来与本节课的引入相照应。为了缓解计算带来的紧张气氛,我将回到那杯糖水,我会通过向学生求助“怎样使糖水味道淡一点”自然让学生引出化学用语“稀释”,通过不断引导,让学生自己推测出“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这个结论。为了巩固学生推导出的结论,我将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例2的解答,并请个别学生上黑板来讲解她的解题思路,小组同学进行补充。最后我将让学生自由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内容。

作为本节课的延续,我将布置如下作业:

1、我们通过讨论得出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那么浓缩过程中是否也有不变的量呢?

2、通过观察身边事物联系本节课的重要思维方式“四个量,知2求2”,自己编题并写出解析过程。

板书设计:略

篇2: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定义一

质量分数(mass fraction)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溶质B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分数)或。用符号ω表示。

计算公式为: W(B)=m(B)/m。

上式中ω(B)的量纲为1,也可用百分数表示。

定义二

质量分数也可以指化合物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需乘系数)与总式量的比值,即某元素在某物质中所占比例。

应用

给出不同物质溶解度曲线,比较同温下溶解度大小。

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程度,确定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如受温度影响较大,则用降温结晶,如受温度影响较小,则用蒸发结晶。

篇3: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检测试题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检测试题

1、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制的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 )

A、用托盘天平称量6.2 g食盐固体,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并使用游码

B、称量时,两盘分别垫上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C、用量筒量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

D、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不慎洒出

2、在用固体氯化钠配制一定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必须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酒精灯

B、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酒精灯

C、量筒、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烧杯

D、烧杯、药匙、漏斗、玻璃棒

3、汽车电瓶是一种铅蓄电池,它在充电、放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PbO2+Pb+2H2SO4 2PbSO4+2H2O

铅蓄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常常需要补充“电瓶水”(即30%的硫酸溶液)。当铅蓄电池里剩余3.4千 g20%的硫酸溶液时,应该加入 Kg98%的.浓硫酸,才能恰好配成30%的硫酸溶液。

4、注射用链霉素试验针的药液配制方法如下:

(1)把1.0 g的链霉素溶于水制成4.0 mL溶液①。

(2)取0.1 mL溶液①,加水稀释至1.0 mL,得溶液②。

(3)取0.1 mL溶液②,加水稀释至1.0 mL,得溶液③。

(4)取0.1 mL溶液③,加水稀释至1.0 mL,即得试验针药液④。

试求最终得到得试验针药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于整个过程中药液很稀,其密度可近似看做是1 g/cm3)

火眼金睛

1、t ℃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降低温度 D、t ℃时,蒸发少量水

2、人体的胃液含有少量的盐酸,下列图象正确的反应人喝水与胃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的变化的是( )

3、4岁的大雄耳朵有点痛,需要服用扑热息痛糖浆或滴剂(二者的作用相同),而家里只有扑热息痛滴剂。对于一个4岁的儿童来说,服用糖浆的安全用量为6 mL(见下图)。则服用多少mL的滴剂等于服用了6 mL的糖浆( )

A、3 mL B、6 mL C、9 mL D、12 mL

4、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捅咕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5、在抢救大出血的危重病人时,常需要静脉点滴0.9%的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这是由于人体血液的“矿化度”(即无机盐的相对含量)为0.9%。另有研究表明:30亿年前地表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即位0.9%。对此,下列推测或评论中,不足取的是( )

A.人类的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中逐渐进化到陆地上来的

B.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均为0.9%纯属巧合

C.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之间存在着某些尚未被认识的关系

D.人体血液可能仍然带有原始海水的痕迹

小实验

实验室欲配制5 g质量分数为50%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 、、。

(2)分别说明图中A、B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改正。

A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

改正 ,若其他操作都正确,A操作导致最后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B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改正 。

计算小擂台

1、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如配制50 kg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80%的氯化钠溶液多少Kg?

2、“烟台苹果”享誉全国,波尔多液是烟台果农常用的一种果树杀菌农药。一果农管理了5亩果园,准备为果树喷洒一次波尔多液。他现有8%的硫酸铜溶液300 kg、蓝矾(CuSO4H2O)10 kg、每亩地需要用150 kg1%的硫酸铜溶液来配制波尔多液。请你计算一下他现有的硫酸铜药品是否能满足需要?(已知:蓝矾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64%)

篇4:初中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

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实验准备: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

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

老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

老师: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片:(死海图片) 学生:喜欢。

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

用死海图片导入,简明扼要。

老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 学生:盐份多,浓度大。 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老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

活动与探究

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在下面两个方案中自选一个进行探究并填写表格)

①鸡蛋在水中漂浮

取一个烧杯,加入250 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②硫酸铜溶解于水

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0 g、1.5 g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清水量 加入的食盐量 鸡蛋

师生一起归纳小结:

①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的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②但对于像实验1中形成的无色溶液来说,显然就不能用颜色来判断溶液的浓与稀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种溶液的组成呢?

教师:其实,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看教材P42,找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学生:(一下子就找到,并大声念出来)(教师跟着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 )

师生共同归纳,课堂气氛融洽。

教师:同学们归纳得不错,这正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刚才在同学们实验中出现了多组数据,请你在表中任选1~2组数据来计算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

教师:同学们完成得非常不错。其实,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如这个例题,同学们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冬天,人们常给皮肤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用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最佳。该甘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学生:(有不少学生在一分钟之内就完成了)

教师:(板书讲解解答过程)

解:甘油的质量是400克,水的质量是100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 g+100 g=500 g

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贴近生活,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

教师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另一个等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如果我们能将这两个等式熟练运用,那么只要知道了“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何两个,我们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下面同学们再做这样一个练习: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江同学收集到如下标签:

葡萄糖注射液

规格:250 mL

内含:12.5克葡萄糖5%

医疗用葡萄糖注射液

灵活处理教材“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请你利用标签中的数据设计一个简单的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题目,设计好后与同桌交换练习。完成后交由同桌批改。 学生进行设计并交换完成。

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后):好,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设计的题目以及同桌同学的批改后,发现同学们的想像力真是超出了我的想像,看来,同学们这节课还是挺有收获的。现在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好好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闭上眼睛,开始思考、回忆)

师生共同叙述:进行本课小节。

教师:(布置练习)生活中你们都见到了哪些溶液,请你找到溶液标签、记录的内容并计算其中各种溶质的含量。

教学反思:

本课题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主要特色如下:①以“死海”的真实情景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②在几个教学环节的过渡中,有“嫁与春风不用媒”的效果;③在小结时,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让学过的知识如电影般在大脑回放,着实收到了“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效果,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④在设计反馈练习时,教师的安排更是另辟蹊径,让学生的理解和应运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篇5:课题3 溶质质量分数(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能解决溶液稀释过程中的有关计算

技能目标

1、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取物质质量

2、能准确的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步骤、稀释问题的计算方法

难点:稀释过程中溶液变化的分析

关键:以实验操作带动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实验教具:多媒体、玻璃棒、烧杯、量筒、托盘天平等

化学药品:氯化钠、水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引入)溶质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祖成的,本节课我们在实验室自己动手配制50克6%的氯化钠溶液,如何配制呢?

(思考、讨论)

1、溶液由什么组成?

2、你会确定50克6%的氯化钠溶液的组成吗?

(活动与探究1)确定50克6%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问题1)你能取出你确定的溶质和溶剂的量吗?你如何取用?

(活动与探究2)学生分析讨论溶质的质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溶剂的量用量筒量取(溶剂是液体,密度为1g/ml,量体积更为容易)。

(情景1)你会称取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你怎样获得50克6%的氯化钠溶液?

(活动与探究3)试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的出:将溶质称好置于烧杯中,溶剂量好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既获得50克6%的氯化钠溶液。

(情景2)请大家自己动手配制50克6%的氯化钠溶液。

(板书)二、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试验步骤

(1)计算 m溶质=?    m溶剂=?

(2) 称溶质质量加入烧杯

量溶剂体积加入烧杯

(3)搅拌混合均匀

学生自己动手配制溶液,通过动手进一步体会、掌握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

(情景3)向自己配好的50克6%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水

(问题2)刚才你配制出了一份新溶液,你能告诉我新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量吗?

动手量取水加入刚配好的溶液中。

(活动与探究3)学生分析讨论发现:加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了,加水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加水后的溶液质量等于加水前的溶液质量加上水的质量。

(情景4)展示一位同学新配好的溶液

(讲述)刚才同学们做的操作是溶液的稀释。

(板书)2、溶液的稀释

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稀释后溶液的质量=

稀释前溶液的质量+加入水的质量

(情景5)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

(活动与探究4)

将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0%的硫酸,需加水多少克?

学生分析讨论解题方法的优点。

(情景6)通过本节课应注意以下两点:

1、试验时要注意小组成员间合作。

2、解决稀释问题时要注意不变的量和变的量。

板书设计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3溶质质量分数(第二课时)

二、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试验步骤

(1)计算  m溶质=?    m溶剂=?

(2)称溶质质量加入烧杯

量溶剂体积加入烧杯

(3)搅拌混合均匀

2、溶液的稀释

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的质量+加入水的质量

篇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反思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反思

本节课《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内容,是学生在初中进行的唯一一个定量实验操作,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已进入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他们厌倦教师的说教灌输的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总 结问题等活动过程,师生双方相互配合,相互了解,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充 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亮点一: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照本宣科。教师给定题目---配制50克5%的`食盐溶液,然后让学生自选药品,自主设计方案,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设计讨论更多的方案,最后重点讨论如何用固体食盐配制食盐溶液。

亮点二: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定量配制溶液要求学生做到准确,在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细节上学生容易忽略,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亮点三:对于误差分析这一教学难点,教师把观察到的学生错误操作引导学生从溶质,溶剂两方面分析突破难点。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很高,使得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较轻。

亮点四:把溶液的稀释问题这个教学难点结合学生溶液配制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溶液质量、密度、体积、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有所用,联系实际。

建议: 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问题,学生有些错误操作教师没有及时的给与指出。

篇7: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评课稿

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评课稿

本节课《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内容,在初中进行的唯一一个定量实验操作,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 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赵老师在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是一节有创意、较为生动的教学演示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体现了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本科学组人员在听课过程当中给赵老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多角度的观察,发现了许多的亮点,但也挖掘了这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对赵老师本人及我们共同的组员有了很多借鉴之处。

观察点一:师生互动等级

赵老师先从简单的描述性问题入手,什么是溶液的质量分数?通过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得出溶液的质量和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再通过提问完成:.50克5%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溶质氯化钠 克,水 克。 (请你完成)再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溶液的配置,下面的一系列问题就顺次出现,溶液的配置需要什么仪器?需要什么试剂?各个仪器有什么重要的作用,以问 题推进互动,既可以引起学生思考又可以突出重点,问题环环相扣,使得整个课堂非常紧凑。思维非常慎密层层推进化繁为简,提问的`语气语速表情控制的很好,对 学生的启发作用引领作用很好。既有问题的推进,又有评价推进,几个问题的设计都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有讨论强烈的需求,但是学生讨论不是很积极,较拘束。

观察点二:学生活动

学生参与面广,采用边问边答(集体回答形式)方式,贯穿整节课,参与人数有2/3以上,学生能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相关的计算和溶液配置的操作,从学生的回答情况和计算板演来看,程度较好的的学生掌握情况较好。遗憾的是,没有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引起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或偏大的原因也进行了集体讨论,大约只有1/2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观察点三:教师的提问及解决方式

本节课本身就是一节实验操作课,经过杨老 师巧妙地设计,把溶液的质量分数,溶液的配置,溶液的稀释、以及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换算的计算,和实验操作有机的融合在整堂课当中,大大增加了课堂密度,提 高了课堂效率。所以整堂课提问内容不是很多,大多数为机械性质的问题,理解和运用性质的问题不是很多,且个体和讨论探究性问题过少,鼓励性问题相对缺乏。

观察点四: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

赵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熟练地驾驭与课堂当中,富有教学机智,对学生在课堂当中出现的问题绝大多数能一一给与解决,如在溶液的配置过程当中需要什么仪器,学生遗落了配置的烧杯,赵老师及时给与提醒,溶液应配置在烧杯内。学生板演出现了500ml*20%=98%*V,赵老师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错误,然后在黑板上跟上了500ml*1.14g/cm3*20%=98%*1.84cm3*V.在讨论配置的过程当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还是偏小时,对于液体的体积的读数俯视液面最低处和仰视液面最低处会造成质量分数的偏大还是偏小,赵老师通过画图进行了细致地讲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在搅拌时,玻璃棒碰到了杯底和杯壁,赵老师没有发现,忽视了。

篇8: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质的质量分数同步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质的质量分数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配制500 mL 20%(密度为1.14 g/cm3)的硫酸,需要98%(密度为1.84 g/cm3)的硫酸____________mL,需水____________mL。

2.有100 g 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有三种方法,按要求填空:

(1)继续加入食盐,其质量为____________g;

(2)蒸发水分,其质量为____________g;

(3)与质量分数大于20%的浓食盐溶液混合,若混入25%的食盐溶液,其溶液质量为____________g。

二、选择题

3.对“10%的食盐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

A.100 g水中溶解了10 g食盐

B.100 g食盐溶液中溶解有10 g食盐

C.将10 g食盐溶解于90 g水中所得的溶液

D.将食盐与水按1∶10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4.含溶质a g,溶剂b g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100%

B. ×100%

C. ×100%

D. ×100%

5.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剂的质量

6.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溶剂的质量减小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7.向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3 g固体氢氧化钠和12 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25%

B.23%

C.20.5%

D.20%

8.有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2%的KCl溶液,当蒸发掉120 g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4%,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12 g

B.14.4 g

C.24 g

D.28.8 g

9.某硝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发生改变的是

A.温度不变,蒸发掉一部分水

B.降低温度,析出硝酸钠晶体

C.升高温度,水的质量不变

D.温度不变,加入少量硝酸钠晶体

10.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100 g,如果分别做如下四种处理:①蒸发10 g水无晶体析出;②加入10 g 10%的同种溶质的溶液;③加入10 g同溶质,且使之全部溶解;④加入10 g水,混合均匀,四种方法处理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④③②①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三、实验题

11.下图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的0.9%的生理盐水的全过程。

请找出上图中的错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篇9:《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认识。

2.学会在化学反应中有关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引言】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懂得溶液的含义,并且学会有关的计算,懂得浓溶液的稀释、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等。这一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化学反应中有关的计算

【板书】有关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题1】40g21.9%的盐酸最多能跟多少克锌反应?生成氢气多少克?

【解】设最多能跟x(g)锌反应,生成氢气

y(g)

Zn+2HCl=ZnCl2+H2↑

答:40g21.9%的盐酸最多能跟7.8gg锌反应,生成氢气0.24g。

【讲解】这种计算方法基本上跟学到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相似,只是在化学方程式有关物质分子式的下面,先写已知量和所求量,再在下面一行写该物质在反应中的基本量。然后建立比例式,算出所求物质的质量。这种方法对判断哪一种反应物过量、快速求出生成物的质量非常方便。

【例题2】在启普发生器中加入200mL20%的盐酸(密度为1.10g/cm3)和含碳酸钙50g的.大理石,最多可制得二氧化碳气体多少克?

【解】设可制得二氧化碳气体x(g)

CaCO3+2HCl=CaCl2+H2O+CO2↑

【讲解】200×1.10×0.2/73大于50/100,说明盐酸过量。因此求二氧化碳的质量时要以碳酸钙的质量为依据。

答:该启普发生器最多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29。

【练习1】6.5g锌跟93.7g20%的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多少克?

【学生解】设放出氢气x(g)。

Zn十H2SO4=ZnSO4+H2↑

答:放出氢气0.2g。

【讲评】表扬学生解题中的合理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出可能存在的差错,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小结】可见,把已知量、未知量放在比例式的分子部分,把基本量放在比例式的分母部分,判断反应物的过量计算就很方便。

【讲解】以上练习中反应结束后所得的溶液里,除了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锌外,还有剩余的硫酸。那么这样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换句话说,含有两种或几种溶质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譬如在40g水中溶解4g食盐,再溶解6g蔗糖,这样所得的溶液是多少克?学生们很快就能判断出此时溶液是50g。那么,食盐和蔗糖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呢?想一想。对了,食盐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是8%,蔗糖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2%。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际上指某种溶质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