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又一位中国作家获得雨果奖,不过评价不似以往

来源:二三娱乐

今天上午,就在中国女排里约夺冠之前几分钟,从美国密苏里州西部城市堪萨斯城传来好消息。中国80后美女作家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雨果奖”被誉为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继刘慈欣《三体》后,第二位中国作家斩获该奖项。


没有看过这个作品,马上去豆瓣上了解一下:

日渐拥挤的未来北京,昼夜之间三个世界交替折叠,轮流苏醒。人们被阶级与出身分隔其间,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出无穷循环的城市戏剧。

老刀,年近五十,垃圾工,单身父亲。为了女儿的未来,开始了他一天之中穿越三个世界的冒险。

《北京折叠》中设定了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隐喻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整个城市尺度的空间和时间双重折叠意象恢弘,映射出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深切焦虑。作者郝景芳在北京生活多年,笔下未来城市的种种细节平实而有质感,让这个探讨后现代社会问题的故事兼具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本土意识。

但是看上去,评价却没有那么好

豆瓣《北京折叠》书评

大部分是质疑科幻性质、还有逻辑视野这类的。

许多科幻迷看世界的角度的确是比较宏大,对于阶层变化这样小的视角可能有些不能接受。

我们能预测未来的技术发展,但很难预测未来有什么样的文化,这是未来最不确定性的因素。

不同以往,中国的作品获得世界肯定,中国国内一片高兴。现在大家也开始对国外的评审也提出一些质疑。

是不是就是喜欢政治倾向上说中国不好的?老外就是喜欢这种味道。

比如上次获奖的《三体1》就是有描述文革的情况。

然而《三体2》被大家认为是最出彩的一部,比第一部更完整更精彩却没有获奖。

曾经拒绝诺贝尔奖的萨特这么认为

我认为,我们周围的多数人对荣誉勋位、诺贝尔奖和类似的东西评价过于高了,而事实上这些奖不说明任何东西。它们仅仅符合于等级制度所给出的一种区别,但这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是抽象的存在,是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真正 知其所以然的存在。

《北京折叠》作品能获奖肯定有它的水平在

它获得了雨果奖的认可

却不一定获得大多数科幻迷的认可

大家都可以保留和坚持自己的意见

让人欣慰得也许不是中国又有一位作家获得了雨果奖

而是

当我们发现世界通过互联网,联系越来越紧密

我们并不是变得越来越相同

而是有越来越多的小圈子找到了自己的存在

我们和而不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