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VCer不做VC了,正是创业的好时候

来源:二三娱乐

最近,关于做不做VC,大家讨论的很激烈。

这一段写给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最近,一篇《为什么我不做VC了?》的文章在创投圈里流传甚广,媒体提炼出的中心思想是基金合伙人太年轻了。

写文章的曲凯(原云启创投投资人),离开VC后选择写文章打野怪练级(42章经),被曲凯写进文章里的庄明浩(原经纬投资人),则是去跟老公(王思聪的熊猫TV)下副本涨经验。

面对莫名其妙就火了一把的庄老师,在朋友圈回应道:

“我为什么不做VC了?做得不好呗,还能为啥?...#这么说大家满意了吧#” |

今天这篇文章,雲九资本副总裁杨飞,从创业的角度给出自己的观点:

现在低迷的市场,正适合低调创业。

打磨团队,选好跑道,等待风起。

以下为全文:

本文作者杨飞

雲九资本  投资副总裁

关注消费互联网、互联网金融、O2O等领域

在写创业之前,我想先讨论一个问题:

为什么有人不做VC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VC变得不那么热门了?记得我刚进这一行业还是2012年,那时候VC在国内方兴未艾,身边朋友圈子都热爱这一行业,削尖脑袋想进来。行业大佬真格基金刚刚满一岁,市场上没有P2P募资,没有信托银行渠道募资,没有上市公司合作并购基金,没有上市的私募基金公司,从而也没有那么多的VC基金让人眼花缭乱。

之后的四年,一切都变化了。市场上出现了无数只基金,也消逝了无数只基金。创业的大潮来了又去,市场热点一年之内就会消亡,正如2015年的O2O,年初火热,到了年尾却唯恐避之不及。小米成为独角兽后一年多也光芒退去,不再风光无限。

VC是一个非常依赖经济周期的行业。正如创业公司想要飞起来需要风口,VC也是。在大家大举撒钱的时代,固然项目会变得很贵,但项目成功的周期也会缩短。基金会更容易投出明星案例,从而更容易融到下一只基金的钱。没有融到钱的基金,自然也就离开市场,或者蛰伏等待春天。

二级市场基金可能一年做的不好就消失,一级市场基金最多也就三年,因为三年差不多投完了,要拿着成绩单找下一期资金。基金和创业公司一样,没有谁比谁高级,都是看业绩的苦逼创业者。

而基金业的收益比创业又慢得多。一支早期天使基金的周期往往在7-9年,也就是10年左右才能有现实资金回报,哪像创业公司,做的好3-5年就财务自由了。创业者和基金从业者的身份经常互换,往往创业者成功了便成了天使投资人,而投资人耐不住性子了便成了创业者。

当VCer开始不做VC的时候,是不是创业的好时机?

市场上流行着一个理论:第三次创业最容易成功。因为通过前两次创业,创业者把能踩的坑都踩了,能趟的水都趟了。在圈子里混了许久,有了些名气,团队几经打磨,也配合默契。这时候创业,遇到风口,更加沉着,更加直击要害,才能飞得起来。

如果是新兵遇到风口创业又如何?请看2015-2016年的P2P,千万家从来没创过业,连风控都不知道为何物的公司涌进市场,结果最后能留下来的,基本都还是行业老兵。其他的散的散抓的抓,要么半死不活。

所以,如果丝毫没有准备,在风口时跳进去,即使找到了投资,也是虚胖的泡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在低迷的市场,正适合低调创业,打磨团队,选好跑道,等待风起。

上个月在北京,有幸和一位早已财务自由的民营企业家同进晚膳,听他叙述当年的创业发家史,以及目前的创业理念。大叔嘬了一口茶,悠悠曰:

当前瞻跑道

筑一高楼

若想从此过

要么买了我

要么拆了我

总之你绕不过我

甚服。

推荐阅读

快哥有话说:

最近为了搞公众号,快哥每天阅文无数,妄想能找到一个快速提升阅读量的好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这真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媒体太多,眼球不够用了,很多公众号为了吸引注意力,使出浑身解数,下狠手敢用词,把节操抛出云霄,翻开订阅号,标题党无处不在,浮夸渗入肌肤。

快哥不想这样。书山有路勤为径,只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才不辜负每一次点击和每一个关注。

于是,快哥有了新的想法,并向老板争取了7天的时间,邀请各位加微信群,帮快哥参谋参谋。

11月4日前,长按二维码进群,和投资人聊聊你的看法。

快哥准备了红包和书籍,专挑话多的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