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老想一个问题,社会发展到今天,国家很快就要进入小康社会了,人们都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就社会低保人群的生活水平也比上世纪六七年代的农民高了很多,然而人们幸福感并不是很强,而且有焦虑情绪的人还很多。
对于这种社会现象国家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党的十九报告提出了要多让改革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逐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增强人们的幸福感,我想要增强首先是要有个比照,俗话说得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果展"巳有了300多万人参观,观展后的人们对改革开放后的变化都深有感触,今天的幸福感油然增强。再就是要多拍一些优秀的有比照性的影视作品,让人们慢慢感受到社会变化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人们都感觉那么幸福快乐,不是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比现在好,而是那批人都是刚刚从艰苦的生活中走过来,对照太鲜明了。
要增强人的幸福感,个人也不要把幸福的饼画得太大,一旦到手的不及预期,这时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比如我们这一代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农村还经常吃不饱饭,八十年代参加工作后,不仅吃了饱饭,还经常有肉吃,那时的幸福感很强烈,现在天天吃肉也没感觉有好幸福。还比如过年看中央电视台的春晚节目,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台小黑白电视机看就很过瘾很幸福,现在看着大液晶彩电也没那时幸福感强。这都是心里的预期不同造成感觉不同。
要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减少人们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焦虑情绪,国家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你比如在对待钱的问题上,要逐渐减少有钱人的出镜率,尽量让有感人故事的小人物多在社会各种场合和国家主流媒体出现,要努力矫枉社会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要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不是有钱就有了一切。我说这样的话会有人说我有些无知,但今天的社会真的是拜金主义过头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今天真是要重视金钱对人们灵魂的过度侵蚀。
要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国家要在逐步降房价的决心上坚定不移,高房价透支多少人的消费能力,好多人的钱都用在房子上了,特别是年轻人背着几十年的房贷压力,工资发下来还了房贷,再没有多少钱消费,真是幸福感大打折扣。
要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国家要在教育改革上下力气,在中小学生课外补习上,这样的班哪样的班,额外增加了一笔很大的负担,家长和孩子还都累得要死。有人比喻是大家都在戏院里站着看戏,看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大家坐下来看。
要增强人们幸福感,还有看病贵的问题,还有食品安全问题,还有环保问题,还有就业问题,还有办事难的问题等等,都要很好的加以解决,逐步随人心愿,让人们不断的消除焦虑情绪,不断的增强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