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谁在赎罪?妹妹布莱安妮的赎罪显而易见,那么其他人呢?
电影的英文名是Atonement,名词而非动词,因此它可以是一个目的、一个过程,或者一个概念。当一个事物抽象化之后,它所适用的范畴会随之扩大。所以我不妨说,所有人都在赎罪。
如果以“七宗罪”来界定罪行,每个人的身上都打着罪恶的烙印,且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着各自的赎罪。色欲、暴食、贪婪、懒惰、愤怒、嫉妒、傲慢,这些品质是为人性中的“大恶”,同时又衍生出许许多多的“小恶”。人携带者罪的印记去到地狱,受到相应的惩罚,但在此之前,一部分的罪孽也在现世中偿还。其实,每个人都在一边犯罪,一边赎罪。
在电影《赎罪》中,七宗罪中的罪行一一得到体现,接下来我将有选择地进行简单分析。
罪行一:色欲。
所谓色欲,即不合礼法的性欲,对肉体的过度贪求、过分的爱慕都可归纳为色欲。
《赎罪》:一切从七宗罪说起在电影中,罗拉和巧克力大亨马歇尔私通,并且大行苟且之事,二人的罪行昭然若揭;西西莉亚与罗比互有浓烈爱慕之情在先,又有书房的浪漫调情在后,同样也犯了色欲罪;更甚至于,年少时暗恋罗比的布莱安妮也有色欲罪行之嫌。
由于犯罪的性质不同,他们赎罪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在电影的结尾揭示了整个故事是以布莱安妮创作的小说的形式讲述出来,她强调故事的真实性,却也不可否认各种条件限制下进行的主观创造。因此电影中罗拉和马歇尔婚礼的那一段,且不论是真实事件还是小说作者的创作,都向我们表达了一个意愿——布莱安妮的忏悔。至于这两个人的赎罪方式,不在于电影给出的信息,而在于时间。
西西莉亚与罗比之间发乎于情却未止乎于礼,于是两人终其一生都在为各自犯下的色欲赎罪。罗比因优秀而受到西西莉亚家人的嫉妒与敌视,可以看做他赎罪的开端。正因如此,在受他到布莱安妮莫须有的指控时没有人愿意站在他一边,使得他最终参军远征,客死异乡。更为耐人寻味的是,罗比最终没有获得母亲的谅解,当然这是他最终乃至永远都不可获知的。而西西莉亚与家人决裂,与罗比天各一方,在奔波中最终死去,亦是其由身体到意志的赎罪方式。
如果说布莱安妮此处所涉及到的罪行是色欲,那么对她最大的惩戒便是罗比的死去。嫉妒、愤怒、鲁莽和幼稚驱使她用谎言伤害了自己所爱的人,将对方彻底置于绝望的境地,而她亦是随之身处万劫不复,终其一生活在自责与悔恨的阴影中。我不知道罗比最终有没有原谅布莱安妮,罗比死于战场,无疑切断了她获得原谅和救赎的唯一机会。
色欲或是性冲动下的风月债,偿还本金的同时亦夹带利息。
罪行二:贪食
贪食的狭义是指浪费食物、过度放纵食欲或囤积过量的食物。而但丁的解读则可将其延伸至“过分贪图享乐”,这样一来它的含义又与贪婪有些相交共通之处。为了与“贪婪”相区别,我在这里将重点放在“食”这个字上。
“食”是一种具象化的事物,也可以是一种抽象化的概念,针对电影的情节就因人而异了。
《赎罪》:一切从七宗罪说起罗拉和马歇尔“食”的是淫欲的果实;西西莉亚与罗比则类似偷食禁果的亚当夏娃——至于将布莱安妮比作上帝也未尝不可。首先,电影以她的为核心的线路铺展开来,在影片中,她通过手中的笔耕耘出自己的伊甸园;其次,她是亚当夏娃中的第三者,在故事的开端部就以她的视角向我们推出罗比和西西莉亚的恋情,且最终用她自己的方式成功拆散了另外两人;再次,布莱安妮切合上帝的性格特征中独裁的部分,好比她创作出自己的第一个剧本时,就迫切地勒令罗拉和两个小男孩参与演出,且带有极强的专断性。
但另一方面,这个“上帝”有后悔的征兆。当她把亚当夏娃贬下凡间后就开始后悔了,所以此后她就笔耕不辍,为亚当和夏娃重塑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其实,“上帝”也偷食了禁果,她之所以惩治亚当夏娃,是因为她爱上了亚当。
罪行三: 贪婪
贪婪即是不满足,希望占有比现实拥有的更多。以此作为出发点,贪婪更偏向一个中性词——贪财贪权是为贪婪,但强烈的求知欲亦是贪婪。但若是天主教教义、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儒家的中庸之道来看,凡事物极则反,过犹不及,过度的欲望就会破坏平衡,不若依旧说“贪婪”是个贬义词。
电影中的每个人都是贪婪的。
当布莱安妮写好一个剧本就急于让所有人知道,这是她对荣誉的贪婪;她强势逼迫罗拉和小男孩参演,带着强权性质,又体现了她对权利的贪婪;她用陷害罗比的方法拆散他和西西莉亚,是为对爱情的贪婪;直至影片结尾,布莱安妮的赎罪行为亦是自我成全,亦是贪婪的表现。
罗比身为佣人的儿子竭尽全力优化自身条件,对众人认同的渴望促使他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求知欲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对名利的欲望——期望功成名就得众人青眼,罗比也不能例外。与此同时,他对西西莉亚的爱慕由精神衍生到肉体,由情欲衍生到色欲,在这一过程中,两人的贪婪随之增加。
罗拉说谎送走小男孩是贪婪,她与马歇尔私通是贪婪,罗比的母亲望子成龙是贪婪,濒死的士兵渴望布莱安妮的安慰也是贪婪。人人都贪婪。
七宗罪中对贪婪的惩罚是在油中煎熬,事实上,布莱安妮只是往大锅里加了油,锅底的柴却是每个人自己添的。
罪行四:懒惰
懒惰散漫,又可引申为怯懦、逃避、怠慢和无责任心。
《赎罪》:一切从七宗罪说起看完整部影片,我一直在反思,究竟布莱安妮的赎罪有没有意义。她通过写小说的方式为罗比和西西莉亚塑造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却自始至终没有真正走到这两人的面前认错,也不敢向众人承认自己的罪行。如果说“赎罪”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那么布莱安妮的这种单方面输出歉意却最终得不到对方答复的行为,其实可以称作“忏悔”。
她将自己困守在原地,在一次次救助伤员中忏悔,在充满悔恨的文字中忏悔,但她的身体与思想都是止步不前的——她怯懦逃避,即懒惰。她害怕罗比的冷语相向,害怕得不到西西莉亚的谅解,这种怯懦使她困囿,进而逃避被憎恨的事实。
我不否认她忏悔的态度,但她的赎罪总是差了那么一步。
《赎罪》中描述战场的那个长镜头是我个人而言最喜欢的一个长镜头——从昏暗到明亮,有花草有阳光,一切婉转流畅,罗比的背影也向着远方。
有那么一瞬间,我差点以为所有的罪孽终将消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