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的作品生动什么是生动?就是如何运用语言,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用人们可以感知的文字,表达出来。
当你可以准确地描写它们,把它们置于行为和运动中,你就摸着门道了。
1.
为了让你的作品生动,你需要准备两个工具——名词和动词。
注意,这里的名词,需要你做到,把图形可以直接映射到读者大脑中去。注意,越特别、具体、明确,画面就越生动。
举个例子:
“犀牛”,这个词语,就远比“动物”,让读者理解的更深入。
同理,对比“房子”和“建筑”,“牛排”与“食物”,“转轮手枪”与“火器”。
这里也有一个前提,你所写的词语必须是读者所知晓的,如果他不知道,那么你所有努力,只是把事情搞复杂了,尤其是喜欢使用生僻字的同学们,更应注意。
那么,该如何判断读者是否知道呢?
把握两个原则:
1.猜测;
2.希望。
你要做的,就是努力熟悉读者的立场、态度和局限,但是,这也不意味着你不会偏离目标。比如,成人教育影片使用“线索”这个词,就令人产生“违和感”。
正如马克·吐温曾说,接近准确的词和完全准确的词实际上有天壤之别——如同萤火虫和闪电之间的差别,所以一定要努力寻找完全准确的词!
你需要做的就是追求特别,避免一般化(“爬行动物”就不如“响尾蛇”来的实在),比如“那些家伙”就不如“在萨姆的台球厅外闲逛的三个穿帽衫的年轻人”来的实在。学会让你的文字更加具体,比如“红色”就远不如不如“跟本地消防车的颜色”来的实在。
综合以上的例子,可以总结一点,抽象对于所有写作者来说,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它把事物的特性同事物本身分离开来。
比如,爱是表示一种特性的词。当你说的是爱国者对祖国母亲的爱,爱是一种含义;当一个年轻母亲对婴儿的反应,这又是另一种爱;一个害羞的男孩,向自己心仪的女孩表白,这种爱又是一种含义。
所以,每次都要就事论事,所以,你的表达,必须足够特别、明确、具体。
进一步来说,单数名词比复数名词,拥有更好的体验。比如“家畜”,就不如“一头角上生苔的老牛大声咆哮,一头公牛愤怒地用蹄子刨地,一头母牛翻着白眼惊恐地横冲直撞”。
2.
第二个是动词。
动词,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可以表现“活动的”——变现事情正在发生的事情。其他的都要躲开,尤其是出现静止状态的词。
你不能让你的故事一直在静止不动,挑战读者的耐心,尤其是自媒体,点开后,读者更不可能给你机会,直接关闭页面,你的机会就白白溜走。
比如“她不高兴”,之后呢?她做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行动?以及她可能采取什么补救的行动吗?
“萨姆坐在椅子上”,比“萨姆在椅子上坐下来”显得更无聊。
你需要表现的是,足够有活力,层层推进的故事,所以,尽可能删除“在”这个字,比如“骑兵在冲锋陷阵”远不如“骑兵冲锋陷阵”来的有力量,当然,如果加入被动语态,“阵地遭到骑兵的猛烈冲击”——棒极了!
还有一种更糟糕的情况——使用过去完成时。你可以从“已经”、“过去”这些词识别它们,每次这类词,在故事中出现,都像一面标明危险的小红旗,因为它们描述的不只是静止状态,而且是过去的精致状态:“那天他已经走了很远的路。”“我过去从来没有意识到我有多爱她。”
每个“已经”、“过去”都让你的故事变得糟糕透了,这些词语,将读者从现在的行动中拉出来,粗暴的扔到过去。也许你会以为这只是平坦路面上的一个颠簸,举个例子:
约翰注视着她,过去他一直不明白为为什么她是这个态度。现在她让他别无选择,只能强迫她做出决定。
这里的颠簸读者还不好察觉,但是过多的出现,你的故事就会被揉的稀碎,变得停滞,无法向前。我们要知道,读者需要知道的是现在的行动,对未来造成影响的时间。如果读者找不到前进的感觉,这个故事可能就会被他抛弃。
但是,你可能会问,过去的历史故事,是故事的一部分,怎么办呢?别着急,后面的更文会告诉你怎么做。目前,你要做的,就是将“已经”、“过去|这些惊人的词语删除,能删除多少删除多少。
话有个小技巧,你可以把过去的状态,尽可能转变为现在的情况。比如,前面的例子,约翰“过去一直不明白”,可以改为“为什么她是这样的态度,是时候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