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们仨》读出不一样的道理

来源:二三娱乐

我们仨讲的是杨绛、钱钟书和他们的女儿钱瑗的故事。真正而言,故事的起点还是要从一场巧遇开始。那场美丽的遇见,仿佛是冥冥中自有注定,“好巧,原来你也在这里!”

1932年初,杨绛本该读大四下,东吴大学却因学潮而停课。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杨绛毅然北上京华,借读清华大学。她终于圆了清华梦。仿佛冥冥中,清华园的钱钟书正在召唤着姗姗来迟的她。

春天花会开 我在这儿等来

3月的一天,风和日丽,穿暖花开,幽香袭人...这是个谈恋爱的好季节!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杨绛邂逅他一生所爱,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钱钟书。当时钱钟书穿着青布大褂,脚穿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幽默,满身浸润着儒雅气质。

两人一见如故,话很投机,对白很有意思!钱钟书澄清说:“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杨绛也趁机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文学上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这样的纽带把他们的生命仅仅栓在了一起,怦然心动,一见钟情。故事的起点是从这里开始的......也就有后来的我们仨。

人生的目的?

我们仨记录了杨绛、钱钟书、钱瑗一家人的生活琐事。故事是采用了倒叙的方式,从暮年再到一家子年轻时回忆开始。故事结尾所说的,“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玻璃脆”,他们三就这么轻易失散了。

且行且珍惜,他们珍惜光阴,正如附录钱瑗记事珠里记录的一段话。(这里原文放出。)所以,钱瑗一直拼命工作,她为了爱护学生,常常无限量加重负担。而她的mom杨绛常问她:“能偷点懒吗?能别这么认真吗?”她总摇头。但其实,我们三的生活里,从来都是忙碌的。钱钟书一直在翻译毛选、毛主席诗词以及著《管锥编》,杨绛也在编译《唐吉可德》。无论是在“牛棚”,还是何处,他们都在利用他们的天赋,充分地利用光阴。我因为,人生的目的不过如此,人生的快乐亦不过如此!人生就是应该寻一目的。人生无常,人身难得,数十载弹指一挥间,欣然而壮,欣然而老,奄然而牺牲,碌碌无为,虚度一生,岂不可惜?

家庭琐事的处理

在出国的轮船上,钱钟书和杨绛曾因为一个法文读音吵了一架,这事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钱钟书表示不服,说了很多伤感情的话。后来,证明了钱钟书错,杨绛对。然而,尽管杨绛是赢了,但是便觉得很无趣。再之后,他们讲定,以后事情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

较真,容易在感情上引发争吵的死循环。譬如一遇到鸡毛栓皮的小事,就指责对方的不是。对方自然表示不服。下次也会找个机会说你的不是,大多家庭争吵都是类似情况,难道不是吗?我还是比较喜欢那句话,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从家庭生活延伸到人际关系中,亦是如此!在一件事情上,自个儿较真,把它做到极致,这是好的态度。而在亲情、友情较真,就容易伤感情。而很多做错的事,它是无法回到原点的,它会彼此双方的心里留下痕迹!

家人就是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给对方一种安全感以及依靠。杨绛住产院一段时光,钱钟书常苦着脸,跟她说他做坏事了,比如打翻了墨水瓶,砸了台灯,把门轴弄坏了......而杨绛每次回答他的都是“不要紧!”后来,杨绛把这些“坏事”都修好了,钱钟书后来对于这种“不要紧”深信不疑,其实也是对那种安全感深信不疑!而杨绛的女儿后来也给了杨绛安全感,就是钱钟书”失踪”去了古驿道的小船,钱瑗就带着她老态龙钟的mom找到了他的pop,而且还妥当的安排了她的食住。这也是一种安全感。安全感,无论大小事,天塌下来有我在你身旁。安全感就是一种依靠,一种相伴相助。

生活就是如此,只求相聚相守,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碰到困难一起承担,困难就是不复困难。只求相伴相助,苦涩艰辛亦可以甜润起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