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马‘三多’”看青年官兵成才

来源:二三娱乐

     他被誉为“中国电子商务的‘教父’”,被称作新商业文明的布道者,他的经典语录被很多创业者奉为圭臬,这个人就是马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日前,马云在与大学生对话时说:“我成功的唯一的理由是‘三多’:多乐观一点、多勤奋一点、多执着一点。”这段“马‘三多’”能给我们青年官兵成才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一要选择乐观,停止抱怨。心态决定状态。在连续不断听到社会对80后90后的担忧、抱怨、埋怨时,马云说,“80后、90后是我们的产品,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去批判我们的产品,我们唯一有的权力是完善我们的产品。”他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亮点,是感动,相信“一代会胜过一代”。在听到年青人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报怨时,他又说,“今天中国的问题,50年前中国有过,60年以前中国也有过,600年以前中国还是有。”“这个世界我们可以批判,但是你们一定会替我们找到未来。”“所以没有什么抱怨的,坦荡的做自己。”在这些话里面,我们看到的是坦诚、是达观,也充满着历史的辩证的思维的智慧。军营内外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但可爱的,你是否感知到发生在身边的点滴的喜人变化?你是否聆听到中国军队前进的脚步声声?历史经验反复告诉我们绝对主义的可怕,道德高蹈的可怕,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应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也带给我们理性务实、兼容并蓄、进退得当的成熟气质。很多的现实困境,需要的不是我们的抱怨,而是从问题出发,从技术入手,以一颗平常心,在可能的范围内平和然而坚韧地推进。

     二要开动机器,克服庸懒。马云说,判断一个人、一个公司是不是优秀,不是看他是哪个名校的毕业生,而是要看“那帮人干活是不是发疯一样,看他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眯眯回家”;“这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在我们身边,个别同志信奉庸人哲学、懒人哲学,每天满足“三个饱、一个倒”、“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或者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沉不下去,领导不催问,工作就没有下文,或者艰苦性不够,虽然做了,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换一句话说,就是缺少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精神,更不用讲心无旁骛、勤勉敬业了。毛主席在《学习与时局》中号召党员干部要“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并特殊强调,“开动机器,就是说,要善于使用思想器官”,这句话在今天也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因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克服思想上的懒惰性,对青年官兵来讲,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掉的,而我们应该“放下”的“包袱”,就应该是那种“庸人哲学、懒人哲学”和他们的兄弟姐妹吧。只要真正地把我们年青的活力四射的身心“开动起来”,我想,生活是公平的,哪怕吃了很多苦,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即使最后失败了,你也获得了别人不具备的经历。

     三要坚守理想,走出迷茫。在马云身上,是有一种浓厚的理想主义的色彩的。“马‘三点’”中的“多执着一点”,指的就是对于理想的专注、执着和坚守。他说,创业中他放弃了自己很多喜欢的东西,“唯一没有放弃的是对未来理想的坚持”,遇到困难,就“用左手温暖右手”。理想的光芒应当是我们青年官兵是醒目的标签之一,但现实生活中,受到浮躁社会心态的影响,有些同志陷入了迷茫和困惑,甚至在某些同志眼里,理想主义似乎成了贬义词,几乎与“不食人间烟火”画上了等号。理想应当不应当追求呢,就举一个“物质”一点的例子吧。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提到一个实例,研究人员对1500名商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大多数人(1245人,83%)倾向于追求财富,小部份人(255人,17%)倾向于追求理想,20年后回访,在这1500中成为百万富翁的101人里,竟有100人是当年选择追求理想的人!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工作生活总是难免辛苦和枯燥,但理想会让你有一份精神的支撑,不但可以使你泰然面对现实的纷扰,遭受挫折时,也可以帮助你找到自己,重新出发。所以,在任何时候,理想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个理想,也许就深藏在你的内心当中。

     让我们也像马云那样,多乐观一点,多勤奋一点,多执着一点。你准备好了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