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还在苦恼发际线?穿越回文艺复兴艳压蒙娜丽莎的就是你!

来源:二三娱乐

导语:她是达芬奇、拉斐尔的缪斯,是莎士比亚的朱丽叶、鲍西亚,她撕开中世纪死气沉沉的夜幕,用雪肌红唇唤起人性的觉醒、女性之美的觉醒!她是谁?你得问问五个世纪前的欧洲大陆……

十四世纪,人文主义思想的野火在欧洲大陆燎了原。大师巨匠横空出世,他们用诗歌、绘画、雕塑把这片大陆从主的手中夺回,交还给生活在那里的人手里。解放、自由、人权,他们讴歌人的一切,也包括人体之美。

一幅蒙娜丽莎的微笑,五个世纪以来令世人倾倒。文艺复兴碰撞上女性之美,你能否透过画纸看清几个世纪何为妩媚,怎叫风韵。

高发际线

仿佛转瞬即逝而又亘古不变的神秘微笑,洞察一切、平静安详的眼神,端庄沉稳的优雅姿态,五百年来拜倒在蒙娜丽莎的画前的不计其数。但不得不说蒙娜丽莎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审美的重要见证之一。比如高发际线和不遮挡的饱满额头。

达芬奇《抱貂女郎》

达芬奇的另一幅名画《抱貂女郎》,切奇莉亚·加勒兰妮怀抱银貂明眸善睐,她的额头同样光滑平整。据说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们为了抬高发际线,显示宽广的额头,会将前额的碎发甚至眉毛都拔掉,后来还发明了将砒霜和硫化物混合做脱毛剂,将前额的头发生生腐蚀掉。

扬·凡·艾克《阿诺芬尼夫妇像》

以高发际线为美的文艺复兴时期,女性们为了更加凸显额头,会将头发向后披散,覆上轻盈的薄纱;或是只用缎带简单束成发辫。之后在英国开始流行起小帐篷式的头饰,多用黑天鹅绒来制作,配以中分发式,女性的清雅柔美呼之欲出。

电影《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背景为都铎王朝

历史上的安娜·波琳

文艺复兴发展到后期,女性们也不再满足于简洁的发型发饰,卷发开始兴起。淡黄色和红色的假发套成为贵妇们梳妆台上的宠儿。

电影《伊丽莎白》中的伊丽莎白一世

历史上的伊丽莎白一世

雪肌红唇

在14-16世纪的欧洲,女性所使用的化妆品的发展仍处于开发试验的状态,从前面的脱发剂中可窥一二。追求美丽的欲望驱使女性不断发明尝试,文艺复兴时期的妆容界的“爱迪生”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莫属!

当时就是伊丽莎白一世带头掀起了追求雪肌红唇的浪潮,为了追求肤色白,她使用白铅(碳酸氢氧化铝)和白蜡的混合液来制作粉底。铅白粉遮住肌肤瑕疵的效果是明显的,但长期使用导致皮肤溃烂、口腔恶臭、牙齿枯黄、面容受损、甚至带来性命之忧,有戏言称:文艺复兴时期有男性因为亲吻妻子的脸颊而丧命。

伊丽莎白一世的“白面具”

虽然在底妆的道路上走了岔路,但在口红的发展史上,如今的我们都应该感谢伊丽莎白一世。这位嗜口红如命的女王,以石膏为基材,用胭脂虫、阿拉伯胶、蛋清和无花果乳为原料,创造出了现代口红最原始的形态。

伊丽莎白一世的“雪肤红唇”

“皇后之水”

如果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佛罗伦萨,也就不会有文艺复兴两百多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了。他们是商人,也是独具慧眼的艺术赞助人,他们中还出了将香水带出意大利的凯瑟琳·德·美第奇。

凯瑟琳皇后

嫁给亨利二世的凯瑟琳,不仅给法国宫廷送去了高跟鞋、折扇、衬裤和意大利精绝的烹饪技术,还给全巴黎的女性带来了香水。她的陪嫁御用香水师雷纳多,在巴黎开了一家香水店,轰动一时。

据说她还从意大利的家族专属香水店中顺走了一款陪嫁香水——以柑橘香味基调的“皇后之水”,后来这缕香也成了法国宫廷趋之若鹜的芬芳,融进了法兰西香水文化的骨血里。

由凯瑟琳皇后引起风尚的“香水手套”

从妆发到香氛,她们用女性之美撕破了中世纪的黑暗夜幕,她们成为了达芬奇、拉斐尔、提香笔尖下的缪斯,成为了莎士比亚纸页间的朱丽叶,也成为了两百多年历史光影中的动人容颜。

即使文艺复兴时期,神学桎梏、道德批判依旧未曾远去,涂口红的女性依旧被叫做“撒旦的化身”,但夜幕已被撕破,黎明还会遥远吗?

-2�p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