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工作群里突然跳出来一条消息:下午2:30分星星读书会邀请左力老师给大家带来专题讲座——《一个人的长征》,地点在分公司教育培训部。经理说有四个名额谁想去听讲座有专车接送。并且听同事左力老师讲得很不错,有机会就去听一下。基于对同事的信任和对左力老师的好奇就去听了,本以为是和职业有关的培训呢!后来很庆幸自己那个下午花了三个小时在那听讲座,左力老师讲得基本都是80年前那场国家逃难和他一路上所发生的故事以及他的所思所想。
听完讲座之后如饥似渴的吃完了书。带给我的感受只有一句话:文字不语,于无声处听雷。
不知道大家对红军长征的印象是什么?
或许它仅仅是历史课本上那寥寥几笔的叙述;
或许它对你来说仅仅是个符号;
或许它早就只是爷爷的爷爷他们那一辈的事情而已。
但不管它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起码我们对这段历史不了解。对于红军长征我们也仅仅是从一些微信连接或微博转载中获得一些碎片信息。所有的历史事件、历史真相和历史原因都被拼凑得似是而非。红军长征的这一段历史可能已经被我们集体遗忘了。
有人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红军长征关咱们什么事?讲到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书中的故事:长征途中,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夫人邓慧清临盆待产,但却遇上了敌人的阻击。
屋漏恰逢连夜雨——陈慧清难产 。
此时没有医生,也没有专业的护理人员,一公里外,红五军团的军团长董振堂正指挥着士兵拼死阻击。董振堂眼看快顶不住了,提枪跑回来喝问:你们到底还有多久才能生下这孩子?小战士哪里知道?他们只能瑟瑟发抖的说:正在生……正在生……
董振堂返身跑回阵地,朝着坚守阵地的士兵们大吼了一声:“你们打也要给我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这句话被当时的士兵记住了,永载史册。
三个小时后,陈慧清终于把孩子生出来了,全军马上后撤。很多小战士经过陈慧清身边时,对她怒目而视——这些年轻的士兵哪里懂得难产的痛楚,他们只知道有无数个好战友为了掩护这个产妇生孩子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想不通。这时又是红五军团长董振堂,冲过来大吼:“你们瞪什么?我们今天流血牺牲还不都是为了这些孩子?”又一句永载史册的话。
如果没有革命先烈的当年的打拼下来的天下,那还会有现在的我们?有人说现在是“黄金时代”,物质是丰富了,但我们迷茫了。我们现在主流价值观对于成功的定义更多的注重于金钱方面的满足。
现在我让孩子看齐的人物,更多的是向马云、乔布斯等看齐,而不是雷锋、张思德等。晚上睡觉时给孩子们讲的故事不是童话就是动画片,有没有给孩子讲过林则徐、董存瑞、邱少云……
有没有家长给孩子讲过“京观”,讲过当年甘延寿、陈汤那一声呐喊“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讲过岳飞背上“精忠报国”那四个大字……
我们的家长,看见老师给孩子们讲点历史上有点骨气的事儿就有点吓得六神无主,总以为是在给孩子灌输暴力色彩。
物质丰富了,社会道德倒退,政府公信下降,我们有的只是公众人物,缺乏英雄。在左力老师的讲座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长谷川的日本留学生对邱少云非常感兴趣,一直问身边的中国同学关于邱少云的事迹,甚至还想去邱少云的家乡四川铜梁看看。他的中国同学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别去了,以后这样的傻逼再也不会有了。长谷川回到日本之后写了一篇文章,后来还发表在右翼报纸上。里面有一段“你们中国人凭什么阻止我们参拜靖国神社?你们连你们自己的英雄都不尊敬,凭什么阻止我们尊敬我们的英雄……”原来日人青年是这样看我们中国青年的!
忘记等同于背叛。
虽然把书看完了,但是长征对我来说也还一个模糊的影子。但没关系我想在有生之年我定会去红军路走一遭。等我有了孩子我给他们讲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青杠坡战役的故事,给他们讲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的故事,给他们念《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给他们讲那个英雄时代的故事。
有时候,庆幸自己没有生在80年前没有经历那生不如死的炮灰年代。
但更多的时候,要懊恼没能与那群英雄同龄,没能经历那大旗飘摇绝尘而去的轰然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