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并非是一个愤青的情绪宣泄,而是谨以此文向那些还在挣扎在诗和生活的纠葛中不能自拔的人表达一下我的看法,因为,我也曾是那样一个人。
我从不认为诗歌高于生活,我向往的是,左手生活,右手诗…
与多数年少多情的朋友一样,我曾渴望远行,寻找诗和远方的田野,我曾想要肆意的青春,放肆桀骜。但最终,生活告诉了我我的懦弱,我终究未能像我梦中那般,踏遍中国所有的边远地区,为世人展示真正的“半个中国”。
梦在远方,但家庭、父母在我的肩上,人终究不能为自己而活,所以我懦弱了。那时,似乎是人生中最阴郁的时光。雾霾笼罩天光,不分昼夜,而现实和理想的战争积郁在心头,近乎窒息。
或许,这可以从我当时作的一首打油诗中可以窥见一二,题为《泯愤》,诗如下:
浊雾障灵眸,泯然灵渐休。
尔负三千岳,空谈一叶舟!
似乎,在诗与生活之间始终横亘着难以逾越的天堑,遥不可及。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片海。
左手生活,右手诗那时我初来青岛,人生第一次遇到海。很难想象,一个在平原上土生土长的“内陆”少年,第一次看到大海时的震撼,更难想象,那片磅礴辽阔得海,对于一个阴郁经年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就像顿悟一般,云雾消散,又见洞天,生命似乎都更加透彻了许多,我才发现,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美好。现在想来,我只能说,我看到了久违的阳光,那么温暖,那么和曦。
生活与诗,从未远离,远方非远,徒为心安。生活未变,诗亦未变,变的是人心,是看待生活的眼光。正如后来和朋友闲聊,朋友问我,你喜欢那种天气?我笑答,我喜欢各种天气,因为所有的天气都是一首诗!晴天明媚,雨天多情,就连阴天,亦有诗意。
生活,其实并非是一味肮脏,至少我们存在着,因为生命本身便是一种价值,一种美好。虽说生活代表现实,而诗则代表浪漫,但若以诗意的眼光看待生活,其实处处皆是浪漫。我愿世人胸中有丘壑,而心中亦有山河。
诗是远方,是一种追寻与情怀,但更多的,是内心的安宁。我不懂,自我的安适,内心的安宁,为何总要想着虚无缥缈的远方追寻?是追求诗意心境,还是逃避现实不愿面对?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答案。寄情外物,寄希望于远方的人,永远也到不了真正的远方。柔奴的“此处心安,便是吾乡”,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心之所安,不在于身处何地,而在于本心。
虽说这有种唯心主义的意味,但心之自由,方是真正的自由。一味向往远方,是否也是陷入了某种怪圈呢?
生活在左,诗在右,心在中间。时至今日,我仍执着于诗和田野,但我已然能够正视生活。诗,亦是生活,不是么…